企业公款流失严重不容忽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2153
颗粒名称: 企业公款流失严重不容忽视
分类号: F279.23
摘要: 最近,笔者参加本地企业的清产核资工作,无意中发现,一些国营、集体企业资金被侵占和挪用的现象十分严重。这些企业的资金流失,表现出来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或收入不记帐,虚报冒领;或打白条抵库;或以企业名义进货,私人经营取利;或以承包为由把公款长期挪作他用;或直接占用,长期不还等等。如一家并不算大的国营流通企业,现有职工36人,被挪用的公款总额高达64.4万元,其中挪用万元以上的有18人,最多的一人达14.6万元。
关键词: 企业管理 清产核资

内容

最近,笔者参加本地企业的清产核资工作,无意中发现,一些国营、集体企业资金被侵占和挪用的现象十分严重。
  这些企业的资金流失,表现出来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或收入不记帐,虚报冒领;或打白条抵库;或以企业名义进货,私人经营取利;或以承包为由把公款长期挪作他用;或直接占用,长期不还等等。如一家并不算大的国营流通企业,现有职工36人,被挪用的公款总额高达64.4万元,其中挪用万元以上的有18人,最多的一人达14.6万元。还有一家国营商业企业,往来应收款233笔,记188.3万元,通过清产核次,组织专人清查核实了41笔,竟发现被经手人挪用的达9.63万元,占应收款的31.4%。
  挪用企业公款者,大都是靠他们掌握的权力或利用工作之便,把公款装入个人腰包。
  至于企业整体的利益和前途,他们全然不顾。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人的违法行为之所以未受到查处,并不是他们做得巧妙,没留下蛛丝马迹,而是企业在管理上存在漏洞,有关领导及工作人员失职渎职。有的企业根本没有一套科学而严密合理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企业就像一副免疫力低下的肌体,给一个个“蛀虫”以可乘之机。
  也有的企业制度、规定头头是道,但由于缺乏监督、审计,不坚持,不贯彻,形同虚设,照样漏洞百出。调查了解到,有不少单位的领导同志法制观念淡薄,或碍于情面,不愿家丑外扬,粉饰太平,或参与营私获得好处,竭力为侵占、挪用公款者大开方便之门。对企业资金大量流失的不正常现象,呼吁有关部门,一是加强清理核查,对侵占和挪用企业公款的“蛀虫”给予应有的惩处;二是要建立健全企业资金管理制度,经常开展财务审计、监督工作,防微杜渐,使企业步入健康运行的轨道。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人物

范志峰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