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2123
颗粒名称: 出海
分类号: I207.7
摘要: 我出生在一个渔村。出海虽然是大人们的事,但在我幼小的记忆中一直认为是件很神圣的事。那时,每年春节过后不久,该出海的渔船就被拖上岸,进行整修,男人们有的忙着修船,有的忙着整理渔网,他们把渔网拉到大路上,两头打上桩,把网扯上去拉紧,用梭子固定漂子。渔民们哼着自己的歌,渔网横在路旁,影响了人们的来往,却很少有人去踩,尤其是妇女。风俗习惯是妇女踩网不吉利,一旦有人踩上去,还得要:说段喜话,一般是“我从渔网跨,马鲛勒鱼任你装”。
关键词: 民间文学 散文

内容

我出生在一个渔村。出海虽然是大人们的事,但在我幼小的记忆中一直认为是件很神圣的事。
  那时,每年春节过后不久,该出海的渔船就被拖上岸,进行整修,男人们有的忙着修船,有的忙着整理渔网,他们把渔网拉到大路上,两头打上桩,把网扯上去拉紧,用梭子固定漂子。渔民们哼着自己的歌,渔网横在路旁,影响了人们的来往,却很少有人去踩,尤其是妇女.风俗习惯是妇女踩网不吉利,一旦有人踩上去,还得要:说段喜话,一般是“我从渔网跨,马鲛勒鱼任你装”。如果有人说不上喜话,往往被渔民取笑一番。
  出海时,女人们也很忙碌,她们多半是为家人准备出海的衣服食品。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海民生活也很艰苦。渔民出海穿的衣服是旧衣服补上几层补丁,用线纳起来当作雨衣,抵挡风雨。那时,渔民们也买不起点心,只是把面粉炒熟,带着准备在海上遇到风浪时吃。如遇上台风、风暴,几天无法做饭,只能吃点家里带的食品。与风浪搏斗。家里人为此牵肠挂肚,一直盼到渔船安全返回,那时,家家小屋里都荡漾着快乐的笑声,这也是我们渔村最快乐的日子。
  我父亲一辈子都出海捕鱼,他有丰富的航海知识。一次他在风浪中,搏斗几天几夜,指南针都被浪打坏了,硬凭着他熟悉航海技术,驾着渔船平安抵达安全海域。可父亲受旧社会封建迷信的影响。每次出海他都偷偷祭海神,祈求海神保护。祭海神是很秘密的,不允许外人知道。一般都在五更天,东方刚刚发白时。把准备好的大猪头、酒还有大香,然后抓上一只备好的活红公鸡,迎着东方的曙光,站在船头,由船老大执刀,把鸡脖切开,让鲜血顺着船头流下,如果血印很直,表示一帆风顺,如果弯曲,表示出海不顺利。父亲出海之后,母亲十分牵挂着父亲的安全,每逢刮风下雨,母亲总是在不停地念叨,祈愿上帝保佑平安。还不允许我们讲翻、沉这些谐音的字词。时时处处怕给父亲带来恶运。
  改革开放以后,小渔村变化太大了。渔民们出海再也不祭海神。现在都是上百吨的大渔轮,有定位仪、靠雷达导航,它能准确告诉渔船所处的位置,决不会偏离航向。改变了原来一年两季捕鱼为一年四季捕鱼。现在渔民不但在中国海域捕鱼,还远渡重洋,到外国海域捕鱼,为国家创收外汇。
  现在我有时也出海,不过不是去捕鱼,而是去观光旅游,欣赏大自然美好风光,体验大海的博大,感受一下大海的无私。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人物

刘海英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中国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