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红的党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2087
颗粒名称: 鲜红的党旗
其他题名: 蒋庵乡村级组织「四好工程」建设纪实
分类号: I055
摘要: 在涟水,蒋庵乡村级组织“四好工程”建设成为干部新年议论的热门话题。3年前,蒋庵党委以选准一位好支书、建设一个好支部、制订一套好制度和理出一条好思路的"四好工程”,率先为全县村级组织建设敲响了开场锣鼓。如今,全乡20个村党支部的面貌和农民经济状况全都发生了根本变化,支书成了“领头雁”,支部成了“智力库”,党员成了一面面旗帜。
关键词: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内容

在涟水,蒋庵乡村级组织“四好工程”建设成为干部新年议论的热门话题。3年前,蒋庵党委以选准一位好支书、建设一个好支部、制订一套好制度和理出一条好思路的"四好工程”,率先为全县村级组织建设敲响了开场锣鼓。如今,全乡20个村党支部的面貌和农民经济状况全都发生了根本变化,支书成了“领头雁”,支部成了“智力库”,党员成了一面面旗帜。1994年,全乡已建成万亩蚕桑乡,先后建起蚕药、蚕具、丝织、丝棉、缫丝等乡办企业,初步实现栽桑养蚕在户、小蚕共育在组、蚕茧收烘在村、缫丝织绸在乡的茧丝绸“一条龙” 生产。人均收入突破千元大关,乡村集体经济收入比3年前增长了80%以上。
  蒋庵乡在村级组织整顿和建设中,确立以稳定基层、改善干群关系、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村支部建设为重点,以村支书选配为核心,对村级组织施行全方位整顿。他们针对村党支书年龄老化、文化素质低和工作方法简单等问题,选准村支书队伍建设这个突破口,着力选配最受群众欢迎的十类村支书:带领农民致富共富的“领头书记”;学科技、懂科技的 “科技书记”;善管理、会经营的“精明书记”;勇于开拓进取的“开拓书记”;为人正直的 “正派书记”;善于掌握、运用信息的“外交书记”;消政廉洁的“廉洁书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书记”;关心群众疾苦的“贴心书记”和不忘贫困户的“扶後书记”等。在具体操作中,从民主化、程序化人手,实行选择条件、推荐自荐、任期目标、考察考核、演说答辩和民主选举“六个公开”,并实行当地找、乡里派和易地交流等措施,精心选拔村党支部书记。
  原陈卜村支部班子老化,工作难开展,去年初,乡党委根据民意测验,经过民主推荐和多次考察,将高中毕业、蒋西庄中学代课教师,年仅28岁的张驰推上了村支书岗位。张驰上任后,先带领支部委员、党小组长讨论村里的发展规划:调整种植业结构,制定出千亩蚕桑发展规划。为使规范落到实处,他个人掏出6000元,其他村组干部也纷纷效仿,很快集资2.8万元。一年过去了,全村新拓桑700亩,成为千亩蚕桑专业村,又办起了蚕茧收烘站;他还多次跑上海,跑盐城,跑连云港,了解致富信息,并发展了100台缝纫机,分散于农户家中,办起绣品加工厂,消化富余劳动力1000多人。目前,这个绣品厂已覆盖4个村千余农户,每个农民农闲时在家中生产净赚1000多元,村集体经济年得利2万元;还投资6万元建起电灌站,解决4个村民组的水稻灌水问题。村支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大大增强了,从而成为县奔小康示范村。现在,全乡52.1%的村支书是党员民主选举的当地“能人”、,21%是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下派的”行家”,42.1%是易地交流的“强手”,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尽一份力量,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群众”。
  有了好支书,还需好支部.蒋庵乡党委选拔好村支书后,扶上马又送一程,本着 “精干、合理、高效”原则,帮助村支书选好“一班人”。过去,村干部队伍庞大,总数达300人,有的村多达20多人,老百姓戏称:“干事一窝蜂,吃饭一条龙”,“一年混到头,安心得报酬”。整顿中,乡党委撕破“关系网”,顶住“说情风”,对该换的人,坚决撤换下来,然后在复退军人、劳动模范和致富能手中筛选。经过努力,村支部 “一班人”年龄大、文化低、懂经济少、自身素质差的状况得到了明显改观。全乡100余名村干部,平均年龄38.3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89%, 有一技之长的占85%,且业务能力强,有经济头脑,工作热情高。班子建好后,又利用乡党校对他们进行培训,提高他们领导和管理经济的素质和能力,以实现由农业生产管理者向商品生产经营管理者的转变。
  在此基础上,蒋庵乡党委还着力帮助村支部建立和完善了考核、激励和约束三种机制,并定制了民主评议等5项活动制度。各村建立了党员议事会和村民代表议事会,帮助党支部搜集群众意见和要求,参与村组重大问题的研究和策划。许大庄村原来是农民上访多,民事纠纷多,村组干部“瘫痪”多。乡党委将退伍军人、乡金钢砂厂厂长许加仁调回村担任村支书后,他召集村支委扩大会,研究成立了党员议事会,处理了孙庄组土地调整不均问题;清理了反响较大的村财务;集资1万多元,建起一座小型电灌站,解决了350亩水稻的灌溉问题;建了水泥预制厂。现在,告状的没有了,历史遗留问题处理了,经济工作上路子了,干部、党员和群众的心也顺了。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人物

潘昌国
责任者
万维富
责任者
金厚勋
责任者
张驰
相关人物
许加仁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蒋庵乡党委
相关机构
蒋西庄中学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涟水
相关地名
陈卜村
相关地名
上海
相关地名
盐城
相关地名
连云港
相关地名
许大庄村
相关地名
蒋庵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