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的困惑与对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2011
颗粒名称: 德育的困惑与对策
分类号: G641
摘要: 在当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学校徳育工作出现了诸多不适应的地方,也存在不少困惑。如何创造性地探索新形势下学校徳育工作的对策,已成为当前学校徳育工作中的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困惑之一:变革的社会现实与传统的育人观念。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德育

内容

在当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学校徳育工作出现了诸多不适应的地方,也存在不少困惑。如何创造性地探索新形势下学校徳育工作的对策,已成为当前学校徳育工作中的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困惑之一:变革的社会现实与传统的育人观念。现在,无论是社会结构、利益格局、人际关系,还是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行为规范,都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又造成了当代中小学生思想观念的现实性、多样性和超前性。而多数教师成长的时代烙印无疑地影响着他们,使他们常以自身的经历和价值标准去教育、衡量和要求今天的中小学生,这就带来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在育人目标期望值上的差异。
  困惑之二:开放的社会环境与封闭的教育方式。学生平时在学校里、课堂上接受的是正统的理想、前途教育,高尚的人生、价值教育,而他们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却耳闻目睹了许多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这样,当这些青少年学生一旦走出校园,就会深深感到老师灌输的一系列观念只是一种理想中的情境,是一种苍白无力的“说教”。这种“反差”势必导致学校徳育工作产生“老办法不灵,硬办法不行,新办法不明”的困惑,同时也影响了学校徳育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困惑之三:学校的正面教育与社会的负面影响。当代中小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社会新旧体制交替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客观存在的阴暗面正在严重地污染着青少年学生。诸如社会生活中的消极腐败、经济生活中的坑蒙欺骗、杂志书报上的丰臀玉腿三点式等灰色与黄色的东西,无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些负面影响形成学校徳育工作不可低估的“冲击波”。
  困惑之四:全面的育人目标与畴形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要求学生徳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学生成长为“四有”的一代新人。而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的许多家庭教育恰恰与学校要求不相一致。一是言教与身教不协调。一些家长口头上要求子女成人、成才,但自己却热衷钱、权,有的甚至见利忘义;二是徳育发展与智育要求发展不协调。一些家长着眼于子女在学校的文化成绩,而不去过问子女的思想品徳;三是目标与方法的不协调。一些家长对子女要求目标高,但对子女的成长却很少关心;或是对子女在物质需求上舍得投资,但对其精神需求却从不过问;或是迫切盼望子女自立、自强、成才,但平时又将子女当作“小皇帝”、“小公主”去侍候。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差异,严重地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面对中小学生徳育存在的困惑,我们认为应当采取这样的对策:端正思想,转变观念,使德育工作由被动转向主动。在当前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学校徳育工作非但不能削弱、软化,而且必须加强。基于这一思想,应以强化学校徳育为主题,解放思想,克服消极被动、无所作为的观念,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主动地适应、服务于经济建设,改变传统的思想模式,大胆清理那些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青少年思想道徳素质提高的观念。
  加强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使德育工作由淡化转向强化。首先,应抓徳育队伍人员的组织落实,把全体教师和职工都纳入到徳育队伍中来;其次是抓徳育队伍人员的思想落实,着重引导全体教职工摆正徳育和自身工作的位置,自觉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再次是抓徳育工作的措施落的实,即抓好徳育工作的计划、部署、实施、督促、检查、评价、总结环节。在徳育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政教处和团队干部的轴心作用、班主任的骨干作用和全校教职工的群体作用。
  群策群力,综合治理,使德育方法由单一化转化系统化。
  对学生实施徳育教育,不能“零打碎敲”,也不能“就事论事”,而必须依靠全体教育工作者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为此, 全校教职工在徳育工作中要十分注意加强针对性,讲求科学性、贯穿渗透性,保证完整性。可以举办市场经济报告会、演讲会,让学生增强市场经济意识;举办一年一度的艺术节,引导学生摆脱社会上“灰色文化”的影响等,充分扩大徳育的覆盖面。
  建立徳育基地,搞好社会实践活动,使德育方式由封闭转向开放。面对改革开放新的环境,中小学徳育工作已完全不可能囿于传统的封闭状态下,必须充分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学校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开发利用各种德育资源,走出一条由封闭转向开放的徳育新路子。徳育工作有了稳固的阵地和开放的方式,就保证了徳育内容的针对性和生动性。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使德育工作由消极转向积极。必须优化青少年所处的社会环境,建立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主体教育网络,充分发挥社会、家庭、学校各自教育职能的作用,加强配合,协调作战,优化环境,齐抓共管是提高中小学徳育工作质量和效果的重要途径,使学校徳育工作从过去由学校单方面的消极应付转变为多方面积极主动配合的局面。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人物

王业环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