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对孟获的「擒」与「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1976
颗粒名称: 诸葛亮对孟获的「擒」与「纵」
其他题名: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人物小议之二
分类号: I207.413
摘要: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兵渡“七擒孟获”3集,描绘蜀国建泸水”“绝路问津”和宁太守联结南王孟获起兵10万造反,蜀国丞相诸葛亮亲自率兵南征,平息叛乱,通过诸葛亮对孟获的七擒七纵,显示诸葛亮“心战为上,兵站为下”的谋略的胜利。诸葛亮对孟获,以“仁”攻心。第一次,孟获中伏兵,被魏延活捉,诸葛亮问:“汝心服否?”孟获答:“山僻路狭,误遭汝手,如何肯服?”第二次,孟获醉于帐中,为部下董荼等执缚,孟获答诸葛亮:“非汝之能。
关键词: 文学评论 古代小说

内容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 “兵渡“七擒孟获”3集,描绘蜀国建泸水” “绝路问津”和宁太守联结南王孟获起兵10万造反,蜀国丞相诸葛亮亲自率兵南征,平息叛乱,通过诸葛亮对孟获的七擒七纵,显示诸葛亮“心战为上,兵站为下”的谋略的胜利。
  诸葛亮对孟获,以“仁”攻心。第一次,孟获中伏兵,被魏延活捉,诸葛亮问:“汝心服否?”孟获答:“山僻路狭,误遭汝手,如何肯服?”第二次,孟获醉于帐中,为部下董荼等执缚,孟获答诸葛亮:“非汝之能。如何肯服 !”第三次,泸水上诱擒孟获,他答诸葛亮:“吾弟贪口腹误中汝毒,此乃天败,如何肯服 !”第四次,孟获林中掉入陷坑,他答诸葛亮:“误中诡计,如何肯服 !”第五次,孟获被杨锋擒献,孟获答诸葛亮: “自相残害,以致如此。要杀便杀,只是不服 !”第六次,孟获弄巧成拙,自入圈套,他答诸葛亮:“我等自来送死,非汝之能,吾心未服。”第七次,孟获中计被马岱活捉,他答诸葛亮: “七擒七纵,自古未尝有也。吾虽化外之人,颇知礼义,直此无羞耻乎。某子子孙孙皆感覆载生成之恩,安得不服 !” 难道孟获真的心服?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被美化为智、仁、勇的化身。他对孟获欲擒故纵,为的擒心而非擒人。他在一纵孟获后对部下说:“吾擒此人,如囊中取物耳。直须降服其心,自然平矣。”但是,即使诸葛亮第七次纵孟获后,孟获是否心服,还得打个问号。君不见,诸葛亮始终未敢正面触及孟获反叛的实质。如在孟获第一次被擒后,诸葛亮问:“先帝待汝不薄,汝如何敢背反? ”孟获答:“两川之地,皆是他人所占土地,汝主倚强夺之,自称为帝。吾世居此处,汝等无礼,侵我土地:何为反耶?”诸葛亮避开“反”的主题,只说:“汝既不服,吾放汝回去。”只在“服”与“不服“上做文章。孟获则机灵地顺水推舟:“若能再擒吾,吾方服也。”“服”字建立在因“汝(诸葛亮)之能”而擒孟获的基砒上的强权政治,焉能牢固? 《三国演义》反映了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过程中产生和壮大起来的地主武装,为了取代东汉王朝,攫取财产和权力,进行勾心斗角的政洽斗争和军事混战,而把刘备描写为一个理想的统治者,封建王朝的“正统”代表,诸葛亮是为报答“三顾草庐”和“临终托孤”的知遇之恩,忠于刘备的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孟获第七次被擒后,因知礼义而“不复反”,不过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的“仁政”,而俯首称臣。如此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剧作之于“仁”,比之罗贯中小说原著,有过之而无不及。如在一纵孟获后,诸葛亮为断孟获粮道,派马岱领兵涉泸水,因水毒蒸发大半口鼻出血而死,是诸葛亮找来向导土人问之,懂得要“夜静水冷,毒气不起,饱食渡之,方可无事。”而剧中却改为洞主阿会喃为报答被诸葛亮擒后不杀之恩,是他夜半渡泸水密告诸葛亮,蜀军夜渡则成。这从又一个侧面,反映诸葛亮“仁政”的力量。
  作为观众,《三国演义》有助于我们了解封建社会的历史,对深刻认识剥削阶级的实质也有裨益。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人物

言子清
责任者
诸葛亮
相关人物
魏延
相关人物
杨锋
相关人物
马岱
相关人物
刘备
相关人物
罗贯中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泸水
相关地名
蜀国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