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县金属机电公司争来生产经营“艳阳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1905
颗粒名称: 淮阴县金属机电公司争来生产经营“艳阳天”
分类号: F715.1
摘要: 元月26日上午,一艘巨大的铁驳船在一阵鞭炮声中徐徐下水,漂浮在淮阴县城边的盐河上,这条驳船并非哪个专业船厂制造,而是淮阴县金属机电公司“工贸结合”的结晶。该公司自去年7月办船厂以来、已生产出7条160-250吨位的铁驳船。工贸结合,水陆并进,使该公司走出了经营贸易中出现的困境。
关键词: 企业改革 经营决策

内容

元月26日上午,一艘巨大的铁驳船在一阵鞭炮声中徐徐下水,漂浮在淮阴县城边的盐河上,这条驳船并非哪个专业船厂制造,而是淮阴县金属机电公司“工贸结合”的结晶。该公司自去年7月办船厂以来、已生产出7条160-250吨位的铁驳船。工贸结合,水陆并进,使该公司走出了经营贸易中出现的困境。
  该公司过去一直从事钢材等建筑材料的经营销售。1993年以来,由于国家实行宏观控制,金属机电产品市场不景气,该公司的经营也一度落入低谷,钢材大量积压,亏损不断加剧。为摆脱困境,以王徳贵经理为首的公司“一班人”在反复调査研究后,一方面瞄准铁驳船前景看好的市场行情,另一方面结合本公司钢材积压的实际,决定走“工贸结合”的路子,办船厂造铁船。公司聘请一名造船行家任船厂厂长,引进+多名技术人员,从公司分流出30名职工进厂当工人,接着自筹资金110万元在本系统原有的一块空地上建厂房,并添置了造船设备。
  船厂的投产,一方面使长期积压的200吨钢材全部找到“婆家”(变为造船材料),同时加快了资金周转,经营很快“柳暗花明”。“包袱”甩掉后公司及时调整了商品结构,改变了经营策略,经营的钢材一律从大钢厂进货,并在城乡增加了6个销售网点,在上海、南京等大城市搞建材期货交易,大大拓宽了经营领域,去年下半年,仅期货一项就获利10多万元。公司过去富余人员多,现在船厂一建,多了岗位,人人都有了“用武少地”。去年,该公司还投资兴建了宿舍楼和办公楼。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人物

安建国
责任者
孙大义
责任者
许尔军
责任者
王金
责任者
王徳贵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淮阴
相关地名
盐河
相关地名
上海
相关地名
南京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