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副”为“主”的协奏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1791
颗粒名称: 变“副”为“主”的协奏曲
其他题名: 北集乡发展多种经营见闻
分类号: F323.4
摘要: 早就听说,北集乡是涟水县多年多种经营生产“冠军”。前不久,我们慕名来御这个位于全县东北一隅的乡采访。虽然时届冬日,河畔草地上依然黄犊欢叫,群羊追逐,一排排意杨高耸在公路两旁;河堤之上,一方方特种养殖的池塘点缀着绿野、辉映着小楼……这些充满生机的景色在不容置辩地证明着:这里的农民正在走向殷实与富裕。!出路在大调整北集乡是1983年由另3个乡边缘相连的10多个村新组建起的乡,实际上是闭塞的组合、落后的汇合。2万多人口,3万多亩黄土地,1991年农民人均收入好不容易地爬过500元这道线。
关键词: 农业经济发展 多种经营

内容

早就听说,北集乡是涟水县多年多种经营生产“冠军”。前不久,我们慕名来御这个位于全县东北一隅的乡采访。
  虽然时届冬日,河畔草地上依然黄犊欢叫,群羊追逐,一排排意杨高耸在公路两旁;河堤之上,一方方特种养殖的池塘点缀着绿野、辉映着小楼……这些充满生机的景色在不容置辩地证明着:这里的农民正在走向殷实与富裕。!出路在大调整北集乡是1983年由另3个乡边缘相连的10多个村新组建起的乡,实际上是闭塞的组合、落后的汇合。2万多人口,3万多亩黄土地,1991年农民人均收入好不容易地爬过500元这道线。
  也就是这年,年青的薛将先挑起北集乡党委书记这个担子。如何使这个闭塞之乡的农民尽快富裕并步向小康,是他与“一班人”集中思考与重点讨论的话题。盼富是一致的;但如何富则意见颇为不一。有的说:种地难赚钱,地又丢不起,要是能从土里刨金就好了 !有的说:北集穷在无工业。要是能办几个赚钱的厂,就不愁了。还有的说:办厂是好主意,但最好能争取国家多给钱。北集乡党姿对这些议论进行认真分析:兴办工业无疑是条致富路,但是没有坚实的第一产业,没有一定的资金积累,想上高起点高效益工业项。目是十分困难的,躺在国家身上,既不现实也不可能,另一方面,北集乡地虽贫瘠,但面积不小,绝大多数农民致富仍离不开一个“土”字,高招是“土里刨金”,出路在结构调整,让多种经营作致富支柱,让“副业”登上“主业”宝座。
  为了坚定大家调整的信心,党委大力介绍该乡沈庄村这个典型。1990年时,沈庄村党支部与县种子公司签订1200亩杂交稻制种和1600亩小麦良种繁育合同,请技术人员来指导,当年就丢了有名的“穷”村的帽子。沈庄的做法给大家以极大的启迪:仅在种植品种结构上调一调,就能出效益。如果在粮经比例上再作改变,效益就会更高,又何况北集乡土地资源还校为丰富,除良田外,尚有5000亩荒滩水面可以开发呢?于是一篇向调整要效益,向开发求发展的富民富乡的大文章终于破题。
  (下转第二) (上接第一版)让“副业”当“主帅”从实际情况出发,让调整、开发朝着基地化方向迈进。为达这个目标,北集乡的实施方法也是值得称赞的。
  ——发挥传统优势,着力形成规模。该乡的朱桥村是个回民村,回民们有养羊养牛的传统,屠宰牛羊更是他们的拿手“绝活”。但在1992年前规模不大。乡党委与村党支部确定让朱桥村作为带头村,把周围三四个村的牛羊养殖业带动起来。通过逐户排队,制定计划,落实措施,回民村的牛羊养殖业迅猛发展,到这1993年底,该村年养羊达7000只,养牛达300头,有35户养牛在10头以上,最多的达16头之多。而该村年屠羊达三四万只。成为全村农民致富的“当家”项目,48户农民盖起楼房,存款10万元以上的也有40多户。朱桥村养牛羊致富对周边几个村农民产生巨大的冲击波,全乡养牛每年达8000头。在沟旁、草地,夕照之下,总有一幅幅牧童横背、短笛信吹的牧归图。除了牛羊基地外,北集乡又建起仔猪生产基地。忠诚、闸口等村农民素有养母猪习惯。1992年,乡党委把这几个村母猪饲养上规模作为一工作重点,到这年底,母猪圈存量达4000头。1992年和1994年每年出栏仔猪达8万头,成为远近有名的苗猪供应地,一户靠养2头母猪,一年就可挣上2万元。
  ——开发新项目,培育新的增长点。北集针对本地5000亩荒滩洼地,制定了逐年开发计划,通过3年的开挖,在深荡村忠诚村一带形成了2500亩的精养水面。除一部精养鱼类外,还办起了特种水产养殖场,从苏州请来“珍珠大王”搞起了370亩鱼蚌混养。北集乡虽然没有湖泊,但该乡还帮助农民搞养殖试验,1993年,沈荡村周玉超2亩水面养蟹年纯利3000多元。1994年一下又扩展了20多户,今年将有100多户准备大干。除此,养甲鱼、养黄鳝等项目也推出了好几个典型,许多农户正在跃跃试试。
  ——长线、短线相结合,扩展共同大项目。1993年、1994年,北集乡从全乡农民都致富一两个共同项目这个思路出发,决定在调整结构上再来一次重大突破,通过干群广泛讨论,决定将桑园从1000多亩一下拓植到1万亩,同时新拓植白果1万亩,白果与桑园套植,每亩桑地植22棵白果。这个计划已经一步实施到位。党委书记薛将生告诉记者,现在全乡人均6分桑园,6分干果。15年后,桑不行了,白果进入盛产期,每亩1万元是不在话下的,记者也被他的信心感染了。
  插上起飞“双翅”1994年,北集乡多种经营的比重已占到70%,为什么农民很快能从调整中尝到甜头? 用北集乡干部们话说,要使调整的效果来得快,全靠服务与科技上台阶 !的确,北集乡的乡村干部为结构训整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为了帮助朱桥等村发展牛羊业,乡村干部4年共组织了500多方元贷款,村里的党员干部们组织人员北去河南、东去大丰,采购小牛、小羊。为了搞起珍珠养殖,党委书记薛将生带人5下苏州,感动了吴县的珍珠大王曹祖明,他还带36万元资金来搞股份制养殖场。
  1993年春天,生猪价格下跌,苗猪销价陡滑,许多农民心里着慌。乡党委为了巩固4000头母猪的规模,帮助农民渡过低谷,他们一连4次找市肉联厂,以每公斤5元的价格签订5万头乳猪供货合同,稳定了农民的收入。去年春仔猪价格上涨,乡党委又到市肉联厂,不再续订合同,让农民赶高价的势头,使农民有了更高的收益,更使全乡母猪生产规模扩大了。
  用服务作载体,加大科技投入,让调整的项目有更高的效益。沈荡村为了把水稻和三麦良种繁殖好,村里建起农技校,党支书任校长,定期请专家授课,堂堂爆满。村里成立综合服务队,由村主任任队长,实行“统分”结合式服务,把握住关键技术、关键措施,促使全村良种繁育工作顺利进展,1994年仅12万公斤水稻种就获利168万元,人均收入900多元。在朱桥等牛羊专业村,乡村干部积极帮助农民掌握饲草氨化技术,已建起氨化池40多个。全乡有50多个年青人到浙江学习珍珠养殖技术也业已返乡,为水产发展更添了后劲。
  多种经营发展把农民推上了致富的快车道。全乡靠多种经营项目年收入超万元的农户有1000多户。1994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也达到1050元。在我们釆访结束时,乡长胡升特别提醒一句:土里能刨金,而今方开始。我们相信,随时间推移,北集乡将竞展风流。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人物

尹法舜
责任者
潘昌国
责任者
金厚勋
责任者
周玉
相关人物
薛将生
相关人物
曹祖明
相关人物
胡升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沈庄村党支部
相关机构
沈庄村乡党委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北集乡
相关地名
涟水县
相关地名
东北
相关地名
沈庄村
相关地名
朱桥村
相关地名
回民村
相关地名
深荡村
相关地名
忠诚村
相关地名
苏州
相关地名
沈荡村
相关地名
桑园
相关地名
河南
相关地名
大丰
相关地名
吴县
相关地名
朱桥
相关地名
浙江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