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闸镇成为远近闻名的毛巾生产基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1790
颗粒名称: 板闸镇成为远近闻名的毛巾生产基地
分类号: TS103.33+6
摘要: 历史上素有“半年种田半年粮,半年还靠杂八行”之称的淮安市板闸镇,从本地实际出发,调整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靠生产毛巾振兴农村集体经济的成功之路。板闸镇有着悠久的毛巾生产历史。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一班人打破小作坊、零散型的小生产习惯,树立规模化、连片型的大生产观念,建立了毛巾生产专业小区。
关键词: 纺织工业 机织设备

内容

本报讯历史上素有“半年种田半年粮,半年还靠杂八行”之称的淮安市板闸镇,从本地实际出发,调整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靠生产毛巾振兴农村集体经济的成功之路。
  板闸镇有着悠久的毛巾生产历史。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一班人打破小作坊、零散型的小生产习惯,树立规模化、连片型的大生产观念,建立了毛巾生产专业小区。目前,全镇已发展毛巾生产企业54家,拥有织机264台,木机248台,固定资产总值864万元,主产品扩大到包括毛巾被、枕巾、面巾、方巾、常熟巾、回纺巾等10大类,去年实现总产值3840万元,创利税460万元,初步形成了以镇办企业为龙头,村办企业为主体,个体私营企业为补充的镇、村、户联合发展的新格局。
  他们运用“滚雪球”的办法,逐步投入,驱动发展,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毛巾四厂原来是个只有12台木机和三间房的小厂,几年来,他们艰苦创业,三年投入400万元,企业规模和效益年年上台阶,现已拥有毛巾织机160台,印花流水线三条,固定资产604万元,形成了制纱、织造、印花、后处理一条龙现代化生产线。去年该厂实现产值2250万元,利税150多万元,成为省明星企业。
  南北挂钩也给板闸镇毛巾生产带来了大发展的机遇。毛巾七厂是个停产企业,1993年春,他们招聘宜兴的一名厂长周志平和上海的一名技师来该镇,合作拯救这个企业。周本人当年投资110万元,改造织机, 增添印花后处理设备,使企业当年就实现扭亏,盈利12.6万元。去年该厂实现产值700万元,利税45万元。
  在大力发展集体企业的同时,他们还积极引导扶持个体私营企业。板闸居委会居民陶松奇1991年创办家庭毛巾厂时只有5间厂房、12台木机,两年来,在镇政府的帮助下,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现已发展为拥有30名工人、16台铁制织机,28间厂房,15万元固定资产的私营大户。去年他搞白坯毛巾加工,获利18万元。(周青)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人物

周青
责任者
周志平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板闸镇党委政府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淮安市
相关地名
板闸镇
相关地名
宜兴
相关地名
上海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