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故乡的首富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1750
颗粒名称: 周总理故乡的首富村
其他题名: 淮城镇华亭村巡礼
分类号: K827
摘要: 华亭,这一在周恩来同志故乡淮安市率先富裕起来的行政村,如今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完全是一幅壮美如画的社会主文新农村的繁荣景象;那一幢幢造型别致的农民住宅楼,那一条条平坦洁净的水泥路面,那一根根纵橫交错、飞架在村上空的银色程控电话线,还有那热气腾腾的工业区、欢声笑语的娱乐室和温暖如春的老年公寓等等,这一切无不表明如今的华亭人已乐悠悠地生活在小康天地里。
关键词: 人物传记 社会政治人物

内容

华亭,这一在周恩来同志故乡——淮安市率先富裕起来的行政村,如今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完全是一幅壮美如画的社会主文新农村的繁荣景象;那一幢幢造型别致的农民住宅楼,那一条条平坦洁净的水泥路面,那一根根纵橫交错、飞架在村上空的银色程控电话线,还有那热气腾腾的工业区、欢声笑语的娱乐室和温暖如春的老年公寓等等,这一切无不表明如今的华亭人已乐悠悠地生活在小康天地里。
  淮城镇华亭村位于淮安市城区西部,占地450亩,全村有400个农户,近2000人口,人平耕地2分。多年来,勤劳智慧的华亭人善于利用本地优势来发展经济。早在60年代末,他们为解决用钱靠贷款、吃粮靠救济的状况,全村人在村党支部的号召下,做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很快便筹上4000多元,办起了一个玻璃厂。当年投产,当年收益。初尝壮大集依经济甜头的华亭人更是广辟致富门道,组织富余劳力到附近的一些企业中包工揽活,不断增加收入。一晃数载,随着党的富民政策的春风吹拂,华亭人越发注重了壮大集体经济,他们把发展工业看成是振兴华亭的希望所在。10多年来,他们在原有一个企业的基础上,采取“滚雪球”的方法,又先后创办了服装厂、无线电厂、皮鞋厂、有色金属冶炼厂等11个村办工商建运企业。去年初,又兴办了1个中外合资企业。目前,这12个共拥有固定资产3000万元,年创产值6000万元,销售4600万元,利税120万元的工商建运企业,已成为华亭人经济腾飞的顶梁柱。
  华亭人在以工业为基础,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还抓了多种经济生产与个体经济的发展。他们先后在村里开挖了150亩精养鱼池,搞甲鱼、螃蟹养殖,搞良种猪养殖基地。搞蔬菜大棚生产。同时,他们还因地制宜,利用本村有粮库、港口的有利条件,成立运输队、装卸队,支持村民开办商业网点,目前全村已有60%的人从事二、三产业。
  集体经济与个体经济这两朵花争相吐艳,使华亭村的各项社会福利事业日新月异.近年来,他们未叫群众集一分钱,也未从群众头上扣一分钱,先后从集体经济中拿出近400万元资金,在全市村级行列中首家为村民们建起了住宅小区村、自来水村、程控电话村、彩电村,并兴建了一座苏北地区一流的老年公寓和一个液化气站等。1993年,华亭村首批跨人了淮阴“明星村” 的行列,最近,又被淮安市委授予“首富村”。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健
责任者
成志
责任者
周恩来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淮安市委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淮安市
相关地名
淮城镇
相关地名
华亭村
相关地名
苏北
相关地名
淮阴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