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农为本 强化服务意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1516
颗粒名称: 坚持以农为本 强化服务意识
分类号: F717.2
摘要: 金湖县供销合作总社实行技物结合,坚持以棉花、蚕茧、粮油等大宗农副产品为龙头,形成培植、收购、加工、销售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服务体系。按照“有偿、微利、自愿、互利”的原则,以农为本,强化服务。促进了农村经济和供销社经济的发展,壮大了供销社为农服务的实力。去年,实现商品购销总额75277万元。
关键词: 供销社发展 消费合作社

内容

金湖县供销合作总社实行技物结合,坚持以棉花、蚕茧、粮油等大宗农副产品为龙头,形成培植、收购、加工、销售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服务体系。按照“有偿、微利、自愿、互利”的原则,以农为本,强化服务・促进了农村经济和供销社经济的发展,壮大了供销社为农服务的实力。去年,实现商品购销总额75277万元。比上年增长42.8%,农副产品收购额7362万元。同比增长165.7%,生产资料销售7692万元。同比增长18.7%,实现工业产值6575。6万元,同比增长实现综合经济效益和税费1246.8万元。比上年半长106.4%・为农民增加各项指标在全市同行业中名列前收入150万元,茅,供办工业列全县部门工业之首,他们的主要做法是:围绕“农”字搞服务富民兴社增效益近年来,金湖县供销总社注意改革传统的服务观念,变无偿服务为微利服务,变形式服务为实质性服务,深入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务。
  一是信息导农。金湖县供销总社以县直公司和各基层社为“经线”・与全国各地近300个企业和10多个对外窗口的“纬线”相辖接。组成灵敏的信息网络。将各类信息及时反馈给农民,用信息指导农民生产。去年,全县利用电视、各乡(镇)的广播宣传用肥用药科技信息达300多次,印发各种技术资料近3万份,平时注意及时传递市场信息,指导农民合理调整生产结构,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要进行生产,及时科学施肥用药。陈桥供销社在去年整治三麦赤霉病中。积极主动,同农技部门一道向农民宣传新药、指导用药、上门送药,单送“克赤增”农药达2000户。有效地支援了农业生产。在棉花生产中。金湖县供销总社抽出专人,抽调专用资金。配备专车,组成县棉花办参与为农服务,毎年用于指导种棉的各种费用达105万多元。全年共举办各种县级培训班十多期,参培的人数达2000多人次。印发各类材料3万多份。真正做到为农服务。有“房子、有票子、有车子、有位子”,使多项服务措施落在实处,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种棉积极性。去年,全县棉花种植面积提高到3.86万亩,创种植面积历史最好水平。到年底,全县收购皮棉26895担,比上年增长2.66倍、全县让利棉农40多万元。农民感到供销社亲,政府感到供销社好,供销社自身也在服务中提高了经济效益。
  二是科技兴农。金湖县供销总社从服务高效出发。把物资支农和科技支农融为一体,不断深化服务。把过去的形式变成现在的务实。唐港供销社“庄稼医院”在指导农民种植棉花中始终坚持服务到位、技术到位。该乡种植大户陶宝喜,种植棉花十八亩,家中劳力少,技术薄,供销社得知情况后,主动派人专门指导,指导科学施肥、治虫,在供销社棉技员的指导和帮助下,陶宝喜今年亩产皮棉达114公斤,比过去增长45.2%,陶家喜把丰收的5000万多公斤新棉全部卖给了供销社,获纯利2万多元。
  金湖县供销总社所属的农资公司,在多头经营的农资市场中。始终不忘为农服务,先后成立了化肥分公司、农药、农膜分公司,地产碳铵经营部、苏淮复合肥厂,划小核算、专项服务,把服务与经营有机结合起来。去年九月,正是使用复合肥的高峰,该公司的苏淮复合肥厂开足机器、增加产量,公司行政“一把手”亲自带领由行管人员组成的青年突击队,顶班运转,加班加点。使日产量提高到50多吨,既保证质量,又合理定价,满足农业需要。去年共生产多种复合肥7800吨。・农民从中得到实恵20多万元,同时,并接受了省、市、县有关检测部门六次产品质量检验。均符合国颁标准,既维护了农民效益,又树立了企业产品形象,从而有力地支持了农业生产。各基层社结合市场经济生活资料承包,生产资料领导牵头,集体经营的特点,坚持服务农民。指派毎个负责生产资料的经理,既负责经营中乂负责服务。既当营业员、采购员又当农民的信息员、农技员,在经营中让利于农民,指导农民施肥用药。负责农情、肥情、药情的上下联络。全县形成了哪里经营生产资料哪里就是科技咨询站、信息联络站、农业服务站。新农供销社生产资料经理雷兴亮,在服务中搞活经营,在经营中让利于农民。去年在他带领下全体同志积极配合乡农技部门宣传农药知识,印发科技资料,并利用供销社的黑板报和乡广播站及时向农民宣传、宣讲科学种田知识,帮助农民致富,收到农民群众的好评。县土产棉麻总公司积极配合县棉花办,在全县开展棉技竞赛,提高棉农的植棉技术。各植棉乡供销社还积极配合农技站开展包点增棉活动,使全县棉花单产均比去年増长一成以上。
  三是服务利农。他们树立大农业的服务观念。全方位开展系列化服务・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把过去由供销社集中、集体服务变为零散的、游动的服务,把服务辐射到村、户。各供销站都是村级综合服务站。各双代店、联营点就是服务点。在服务中,着重给农民解急、解难。全县去年拨款10万元扶持了50个科技大户发展副业,并拨出26万元帮助困难乡镇向荒滩进军,进行水面开发,发展特种养殖。新农供销社去年投资20万元,帮助乡政府开发水面500亩养蟹。前锋供销社利用现有实力搞好特种养殖,饲养了美国绿头野鸭、七彩山鸡、乌骨鸡等家禽,预计今年将为农户提供各种种禽25000多只。各基层社还采取灵活经营便利于农民的措施,用生活资料和工业品换购农副产品,合理定价,让利于农民,全县用肥料和工业品换购农副产品达2000万元,去年,全县植棉3.86万亩,总产6万余担,单产比前年增长22%,供销社的收购额也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围绕“农”字办工业提高资源转化率几年前。金湖县供销总社就提出了 “一业为主、贸工农结合、综合经营、全面发展”的经营思路,提出了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服务体系的构想。制定了 “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农业发展活商业”的总体思路,在兴办工业的过程中,他们始终坚持三高:一是坚持高起点。他们先后投资近3000万元创建了一年用棉3000吨,创产值3万多元,综合经济效益和税费达350万元的第一棉纺厂、中外合资金鹏丝绸有限公司和中外事资爱洁思纸业有限公司,更新改造了农工贸实业公司的面粉机械,新上了淮建米厂、戴楼羽绒加工厂以及土产棉麻总公司同上海联营的吉利食品厂。现在全县拥有的纺织、缫丝、农副产品、塑料制品加工四大行业的15家厂子都具有资源、市场、技术优势。
  二是坚持高速度。去年他们投资2000多万元,完成了棉纺厂4000纱锭技改工作,提前五个月就完成见效,当年创产值800万元。利税30万元。采取边生产、边扩大配套、边受益的方法,到目前已具2万锭规模。建厂八年收回投入的80%。投资450万元新建的中外合资企业“金鹏丝绸有限公司”从洽谈到投产只用六个月,外资到位率100%。投产三个月产白长丝9吨,创产值200万元。利税20万元。农工贸实业公司新型面粉机械设备投入50万元。仅一百天时间,便建成投产。四个月加工小麦170万斤。实现产值103万元,实现利税6万多元。新建的淮建米厂投资20万元。仅开机五个月就创利税11・5万元。经过几年的投入、更新改造,工业固定资产由原来的千万余元,增加到3858.5万元,年加工转化能力超3000万元,农副产品加工转化的品种达18类160多个。这样,使全县主要农副产品就地加工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商品率达到1/3,产品增值系为1倍多。
  三是坚持高标准。他们全面健全了质量管理体系,狠抓标准化、经营定额和现场管理等方面的基础工作。严格按部颁工艺流程组织生产,使全系统工业产品的质量大大提高。去年,该社完成产品销售额5590.3万元,比上年增氏21.5%・ 首次突破5000万大关。
  商办工业迅速发展。与1988年相比。工业产值由1021万元增加到6575.6万元,利税由83.48万元增加到500.6万元,分别增长5.44倍和5倍。今年供办工业产值和效益均居全县工业之首。
  围绕“农”字开拓经营扩大市场占有率发挥集团优势。实行联合经营。他们一是注意抓商品结构调整和经营措施的改善,提高商品服务性和适销率,扩大农用商品销售,依靠农村拓展县城,基本上满足了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消费需要,提高了城市市场的竞争力。他们还注意狠抓经营设施的改善,农资、生活用品、土产、工业品等几大公司在县城都投资建立了装潢一流、设施先进的商场,壮大了供销社为农服务的实力。去年又投资1200多万元。新建了集购物、娱乐、餐饮、旅游服务于一体的金城宾馆”,树立了形象,创造了效益。1994年全系统实现社会商品零售额1.4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在淮阴同行业中名列前茅。
  根据各企业业务特点,确立“龙头”企业。”在全系统范围内实行联购分销或分购联销,在集团内部坚持联利联心,建立了以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特别足棉花、蚕茧等大宗农副产品采购业务休系。发挥内联优势,下达任务,制定措施。强化考核。做到棉花收购以基层社为主・销售以县公司为头,蚕茧收购以县公司为主,指导生产以基层社和乡农技部门为头。在收购棉花、蚕茧资金紧张时,他们充分发挥集团作用,上下群体动员。筹集资金2000万元,保证了棉花、蚕茧收购金的及时足额到位,不向农民打一张白条。维护了农民利益,去年实现联购分销额近亿元。为满足农业用肥,农资公司多方筹集资金,一方面与县化肥厂签订产销合同,另一方面多头出击。到安徽、河南、山东等地寻找市场,组织肥料供应农民,去年共组织碳铵4.5万元,尿素1.4万吨,农药、农膜300吨,全部实行低于本地经营者的价格供应给农民。这样不仅满足了全县农资市场需求。而且方便了农民购买。去年该社共让利于农民近20万元,从而发挥了联合经营的“龙头”作用。抓优材项目拓展,向外辐射。全系统有百人供销队伍,足迹遍布全国各地。模行情。找销路、反馈信息,跳出“小圈子”,走进大市场,拓展内贸业务和边贸业务,先后在广州、海南、福建、浙江、上海等地开设购销窗口,与全国400多家建立稳定、多边的业务关系,在开拓农副产品中,瞄准粮油、三草等农副产品市场,主动出击。到农村挨家挨户上门微利收购,让利于农民。去年,全系统共收稻谷1800万公斤,三麦1434万公斤,油菜籽126万公斤,稻麦草2500万公斤。仅此项农民就获利近百万元,供销社获利92.88万元。去年,他们帮助推销乡(镇)企业产品943.1万元,组织原辅材料近300万元。尤其是自己工业所产的6000多万的产品,都找到了市场。实现了产、销、利、平衡发展。i积极引导农民走向市场。金湖县供销总社注意发挥供销社组织作用,利用自身的队伍、网络、商路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引导农民走向市场。去年3月,金南供销社利用本地树木资源丰富的条件,把闲置的房产作为股份于本乡12户农民组建供销竹木经营股份合作公司,创办一年来,共收购树木4000多立方米,收购额达达400多万元,12户农民获利8万余元。而供销社只从中分红0.6万元。这样,既引导农民进入了市场,又为农民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增强了农民走向市场的信心和决心,这无疑是完善供销社为农服务新途径的有益尝试,受到广大农民的一致好评。
  实跋证明,实现“服务、效益、再服务、增效益”的良性循环,是供销社以农为本,增强实力的最有效途径,是供销发展壮大的根本之所在。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人物

陶宝喜
相关人物
雷兴亮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美国
相关地名
上海
相关地名
金城宾馆
相关地名
淮阴
相关地名
安徽
相关地名
河南
相关地名
山东
相关地名
广州
相关地名
海南
相关地名
福建
相关地名
浙江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