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新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1351
颗粒名称: 家乡新貌
分类号: TU984
摘要: 参军多年,远离故土。然而,对生我养我的家乡的思念却像老酒愈陈愈浓。这次返乡见到家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首先是县城拓宽了,城镇建设更加规范化。高耸的九楼商厦,现代化的程控电话大厅,宽敞的新星剧院以及建设中的中行、建行大厦,还有夜晚建设南路那闪闪霓虹……千年老城,焕然一新。家乡变了!四处走走。
关键词: 区域规划 城市规划

内容

参军多年,远离故土。然而,对生我养我的家乡的思念却像老酒愈陈愈浓。这次返乡见到家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首先是县城拓宽了,城镇建设更加规范化。高耸的九楼商厦,现代化的程控电话大厅,宽敞的新星剧院以及建设中的中行、建行大厦,还有夜晚建设南路那闪闪霓虹……千年老城,焕然一新。
  家乡变了 !四处走走。
  顺着洋青公路,沿途我们见到的是连片碧绿如海的桑林和一望无际的棉田,风过枝摇。那大面积的浅水藕,花虽谢,但叶未枯,如伞如盖,把水面掩得严严实实。同车人说,这片藕亩产可达1000公斤,按市场价计算,预计总产值将超过百万元。
  悠悠淮水,宛若圣洁的哈达飘落人间。河的北岸是双沟镇,南岸则是四河乡了。站在北岸西山头眺望南岸,首先映人眼帘的是大面积养鱼的网箱。据当地人介绍,这个乡共有网箱面积15000平方米,按每平方米130元计算,预计单此一项,年收人可达195万元.鱼池北是稻田,仲秋时节,蟹肥稻香,那一片灿灿的金黄在夕阳里显得更加耀眼。
  沿雪峰堤西行,最引人注目的不是那迷人的淮河上千帆竞渡的景致。而是地外那茂盛的梨林。历史上曾作为皇宫供品的大柳巷香酥梨便产于此地。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们借住淮建村一户农家,是两层典型淮北风格的小楼,主人是我远房表亲,不用他介绍我也知道,他家在改革开放前连饭都吃不饱,全家挤在一间茅草房子里,如今他已是全乡发家致富带头人。
  雄鸡长鸣,天亮了。弃汽车换轮船,我们去洪泽湖。
  远远地,水天之间浮现一片朦胧的绿,像轻灵的云,像浓重的雾。水摇船也摇,船动绿不动。待到近处却是一片荷,多大?四千亩 !四千亩一池荷,或许可以进入世界之最了吧 !穿越荷之泽,又入苇之域。少年时代读过孙梨笔下白洋淀的芦苇,那月光下闪烁跳跃的苇蔑,那被蔑划破手指后. 渗出鲜红血珠的少妇的手,至今还活在我的记忆中。可洪泽湖的芦苇呢?柔弱时它们拥挤在一起,成熟了他们搂抱在一起,吮汲于泥土中,成长在狂浪里,思索在蓝天下,一株芦苇,就是一首生命三部曲。一株芦苇就是一曲抗争的赞歌。
  不远处几只渔船正在张网,洪泽湖渔民谙熟洪泽湖,如同熟悉自己的母亲,大雾中他们可以凭水底泥土辨别方向,耳朵贴着船板,他们可以听鱼,有没有鱼,什么鱼,多大多小,全凭耳朵。
  洪泽湖,日出斗金 ! 洪泽湖人在洪泽湖里播种着艰辛,却收获着黄金。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洋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双沟镇
相关地名
四河乡
相关地名
淮河
相关地名
大柳巷
相关地名
淮建村
相关地名
淮北
相关地名
洪泽湖
相关地名
白洋淀
相关地名
建设南路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