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县认真查处坑害棉农行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1324
颗粒名称: 灌南县认真查处坑害棉农行为
分类号: F307.12
摘要: 本报1994年11月4日发表的《克扣斤两被罚款,报复棉农应查姓》的读者来信和《严肃查处坑农行为》的评论,在社会上反响较大,引起了市县领导的重视。根据市纪委领导的指示,灌南县纪委和县供销总社认真调查处理了这一坑农行为。1月13日、14日,记者跟踪调查了这一事件的查处情况。去年10月22日,田楼乡田楼村农民辛茂法的妻子程学萍,将自家的棉花用平板车拉到田楼供销社1号点出售,司磅员何东过磅后,程学萍说何东克扣6公斤棉花。
关键词: 农业部门经济 农业种植

内容

本报1994年11月4日发表的《克扣斤两被罚款,报复棉农应查姓》的读者来信和《严肃查处坑农行为》的评论,在社会上反响较大,引起了市县领导的重视。
  根据市纪委领导的指示,灌南县纪委和县供销总社认真调查处理了这一坑农行为。1月13日、14日,记者跟踪调查了这一事件的查处情况。
  去年10月22日,田楼乡田楼村农民辛茂法的妻子程学萍,将自家的棉花用平板车拉到田楼供销社1号点出售,司磅员何东过磅后,程学萍说何东克扣6公斤棉花。何东不承认;互相发生争执。程学萍一气之下,就将棉花拖走,途中正好遇到长茂工商所所长马成伟(田楼乡属长茂工商所管辖)。马所长问程为什么把棉花拖走,程回答:“在家称205公斤,现何东只称199公斤,被他克扣6公斤。”于是,马所长就带程到该供销社2号点重新过磅为202.25公斤,程又至1号点何东处要回在其过磅后被小工扯到棉花堆上的1.5公斤棉花,合计为203.75公斤棉花,被2号点收购下来。这样,何东在第一次过磅时克扣了程学萍的4.75公斤棉花。
  马成伟所长当即就对何东进行了严肃批评,并根据“少1罚10”的规定,拟对何东罚款500元。后他们跟田楼供销社通报了情况,鉴于何东认识了错误,并作了书面检查,长茂工商所和田楼供销社决定分别对何东罚款200元、处罚100元。何东克扣棉农棉花属实。但来信中说几天后辛茂法又去何东处卖棉花又少4公斤等情节与事实不符。
  田楼供销社主任王玉中对记者说;“我们对棉花收购人员进行了岗前培训,并提出了严格要求,制订了规章制度。这件事见报后,当时我社只收购棉花五六万公斤,感到压力很大,决心抓住这个反面典型教育大家,把坏事变成好事,我们一鼓作气抓到底,结果到11月底就收了50万公斤,完成了任务。”县供销总社副主任徐真年告诉记者,灌南县委、县政府对今年棉花从种植到收购都非常重视。收购期间,全县抽调40人成立3个工作组,有县委、县政府负责同志亲任组长,分3大片包干,责任到人,多次发出通知,作出种种严格规定。今年棉花收购期间,共查处违反规定案件20起。何东事件见报后,他们迅速赶去调查处理,并从这件事中接受教训,查堵漏洞,加强管理。由于全县上下努力,目前,棉花已入库8万担,在全市遥遥领先。
  记者对灌南县虚心接受舆论监督,严肃查处坑农行为的做法表示赞赏。
  (秦达友王建全)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人物

秦达友
责任者
王建全
责任者
辛茂法
相关人物
程学萍
相关人物
何东
相关人物
马成伟
相关人物
徐真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淮阴市纪委
相关机构
灌南县纪委
相关机构
灌南县供销总社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田楼乡
相关地名
田楼村
相关地名
淮阴市
相关地名
灌南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