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息借出有息贷入为哪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1221
颗粒名称: 无息借出有息贷入为哪般
其他题名: 营北村领导班子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记
分类号: F830.589
摘要: 淮阴县果林场营北村原本是个极不起眼的城郊小村。近两年来,这个小村发生了令人注目的变化:全村70%的农户、60%的人口从事第三产业;兴办的11个村办企业个个盈利,去年实现利税40多万元;村里投资80万元,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实现了水、电、路、电话"四通”;已有100多户人家迁入统一宅基、统一标准的住宅小区。1993年,果林场党委把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群众信得过的致富能人选进营北村领导班子.新的村党支部、村委会领导成员中,个个都是个依企业或股份企业的经理、厂长,人人都腰缠万贯,他们决心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关键词: 银行理论 个人信贷

内容

淮阴县果林场营北村原本是个极不起眼的城郊小村。近两年来,这个小村发生了令人注目的变化:全村70%的农户、60%的人口从事第三产业;兴办的11个村办企业个个盈利,去年实现利税40多万元;村里投资80万元,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实现了水、电、路、电话"四通”;已有100多户人家迁入统一宅基、统一标准的住宅小区。
  1993年,果林场党委把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群众信得过的致富能人选进营北村领导班子.新的村党支部、村委会领导成员中,个个都是个依企业或股份企业的经理、厂长,人人都腰缠万贯,他们决心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村党支部书记顾学军说:"我们要想赚钱,就去干个体老板,但钱再多,也买不到党和群众的信任,我们新的领导班子一定要珍惜这份荣誉,多为群众办实事。”营北村地处城郊,淮高公路穿境而过,群众素有做小生意的传统。村领导班子决定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引导和组织群众发展第三产业。村领导 "一班人”率先垂范,他们尽管公务在身,但没有丢下手中原有的生意。村委会主任徐建兵与他人合办了饭店、果品批发门市、木材批发门市,年收入数万元,为群众树起了好榜样。对于不会做生意的农户,他们言传身教,为其从事第三产业指路子。该村二组农民徐海庭整天无所事事,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村委会副主任徐兵到山东的烟台、莱州等地贩运苹果,主动将徐海庭带上,将贩运苹果的"生意经”传授给他,并借给他5000元做本钱。此后,徐海庭独闯山东贩运苹果,三个多月便赚了1万元。在村干部的带动下,营北村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尤以果品批发规模最大,覆盖整个淮阴市区、王营镇及淮阴县农村。村里原先自发形成的果品批发市场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去年10月,村领导班子决定兴建新的农贸批发市场,需投资50多万元。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村委会主任徐建兵拿出10万元,分毫利息不要,投入到农贸批发市场建设中,他家做生意缺资金,宁愿到银行贷款。在他的影响•下,其他村组干部共拿出7万多元,全部无利息地用于市场建设。仅一个月时间,营北村农贸批发市场便建成开业,许多南方客商也被吸引来批发果品,常常整车的山东苹果刚运进市场,便原封未动地又被南方客商运走。目前,村领导一班人又在筹备成立营北贸易总公司,建设综合性贸易大楼。
  以第三产业为依托,村领导“一班人”大力发展村办工业。他们利用村集依积累的资金,加上从其他渠道筹集的款项,滚雪球般地先后办起了工艺品厂、篷布厂、水泥制品厂等11个企业。为了给刚上马的篷布厂腾场地,村领导“一班人”把办公室搬进了路边低矮的平房内,使篷布厂有了生产、仓储场地。村办11个企业从亠开始就全部实行以租赁为主的村有民营机制,至今没有一个亏损,各企业上交村里的租金都按时到位。
  村领导“一班人”制订了一系列政策,吸引外地来人办厂。对为营北村作出校大贡献的外地人,村里还提供宅基或住宅。(本版未署名稿均为新华社消息)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人物

何桂华
责任者
石平洋
责任者
陈苗雨
责任者
顾学军
相关人物
徐建兵
相关人物
徐海庭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淮阴县
相关地名
果林场
相关地名
营北村
相关地名
山东
相关地名
烟台
相关地名
莱州
相关地名
王营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