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工程”勿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1203
颗粒名称: “万亩工程”勿滥
分类号: F321
摘要: 一个时期以来,各地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紧紧围绕“两高一优”,发展规模经营,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也有一些也方,片面地追求规模连片,凡产业机构调整都要求乡镇每个农业项目均达万亩,致使“方亩工程”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某乡在对上级领导汇报时称:“我们乡已实现了方亩果树方亩桑,万亩鱼池万亩蔬菜的规模化经营。
关键词: 农村经济结构 农业产业化

内容

一个时期以来,各地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紧紧围绕“两高一优”,发展规模经营,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也有一些也方,片面地追求规模连片,凡产业机构调整都要求乡镇每个农业项目均达万亩,致使 “方亩工程”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某乡在对上级领导汇报时称:“我们乡已实现了方亩果树方亩桑,万亩鱼池万亩蔬菜的规模化经营。”领导不信,便实地调查、走访农户,实际情形却是:该乡果树面积8000亩、桑园面积7500亩,养鱼水面11000亩,而蔬菜面积只有6000亩。4个“万亩工程”只1个属实,与乡里汇报的岀入很大;全部 “规模化经营”也只是徒有虚名。在农业面向市场的今天,凡能戴上“方亩工程”帽子的项目,都要求它们达万亩的有背的。
  首先,农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农民收入。而我们什么那要它够方亩,市场不可能同时“照呑不误”,剩余的农副产品被市场淘汰后,只有贱卖或让它们白白地烂棹,农民的利益将受到极大冲击。其次,各地的生产资源、农民的种养技术专长有所不同,“方亩工程”的要求, 将会使农民的“拿手好戏”无法尽情发挥。
  因此,我们应当因施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在发展地方特色农业上做文章,充分发挥当地主导产业的主导作用,以“以一当十”,以农业优势项目为“龙头”,大力发展产、加、销一条龙生产,使骨干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效应越来越广。这样,即使少了几个“万亩工程”,当地资源优势、人才优势不是更能充分发挥?集体和农民收入将因此 不断提高。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人物

吴旭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