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有五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1186
颗粒名称: 「仕有五瘴」
分类号: I267
摘要: 提到岭南,古代人常有恐惧感。汉朝伏波将军马援,何等英雄,但看到瘴气中飞鸢堕入水中的场景,不免感叹弟弟少游不出乡里的得计。杜甫听说李白长流夜郎(实际是半路放还),深为他担忧,在《梦李白》诗中开头说:“死别已吞声,生别长恻恻。江南瘴疠地,追客无消息。”
关键词: 当代作品 随笔

内容

提到岭南,古代人常有恐惧感。汉朝伏波将军马援,何等英雄,但看到瘴气中飞鸢堕入水中的场景,不免感叹弟弟少游不出乡里的得计。杜甫听说李白长流夜郎(实际是半路放还),深为他担忧,在《梦李白》诗中开头说:“死别已吞声,生别长恻恻。江南瘴疠地,追客无消息。”韩愈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他在《示侄孙湘》七律结尾说:“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又是何等凄惨!柳宗元忧愁终日,竟至死于柳州任上。所以在唐宋时期,提到仕宦岭南,大多视为畏途。但梅挚却有一番高明的议论。梅挚是北宋前中期的名臣,《宋史》卷298有传,可惜文集已失传。但南宋陈郁《藏一话腴·外编》卷下有一段记载,照录如下:“景祐初(1034)梅中丞(梅挚曾官御史中丞,故后世举其官称)知昭州(治所在今广西平乐县内),尝为《瘴说》,其略云:'仕有五痒,急催暴敛,剥下奉上,此租赋之瘴也;深文以逞,良恶不白,此刑狱之瘴也;昏晨酣宴,废驰王事,此饮食之瘴也;侵牟民利,以实私储,此货财之瘴也;盛拣姬妾,以娱声色,此帷薄之瘴也。有一于此,民怨神怒,安者必疾,疾者必殂,虽在辇下(代指京城),亦不可免,何但远方而已!仕者不知而归于土瘴,不亦谬乎?'此说深中士大夫之疾。”中当时士大夫之疾,但今天有的干部不妨对照看一虚报数字,借以升迁,这恐怕与“租赋之瘴”有些类似。审讯案件,走后门,拉关系,失去公正原则,这又同于“刑狱之瘴”公款吃喝,愈演愈烈,这比梅挚讲的“饮食之瘴"有过之无不及。贪污受贿,吃拿卡要。“货财之瘴”在一些人身上可能已病入膏肓,色情场所,也有干部“下海”,报上不是屡有揭露吗?这是变相的“惟薄之瘴”,因为公开纳妾尚为今日之大不韪,还未见干部明目张胆地干。
  这五瘴是个人品质问题,作风问题,更是关系国家民族前途之根本问题。北宋末期的邹志完为诗赞美说:"市门隐去不知年,敲芾甘棠荫药川.五瘴作时虽不染,一篇留戒亶其然。直须镂板人皆与,庶使绵区病可痊。更有何方公耒说,上医医国许心传。”时期,朝廷上一般来说比较清明,所以他的《瘴说》着眼于士大夫个人。
  邹志完在哲宗徽宗时代,群小得势,国将亡灭,所以诗中除充分肯定梅挚的人品政绩外,结尾特别提到“上医医国"的问题。今天的情况是中央大政方针是正确的,具休措施也是从实际出发的,但往往不能贯彻到底,毛病恐怕与"五瘴”有关,只要看一看有些地方减轻农民负担为什么明减暗增,口减实增,公款吃喝屡禁不止,请客送礼越送越大等现象,就可知"五瘴”之害还值得认真对待。梅挚的议论还有借鉴的价值。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人物

周本淳
责任者
马援
相关人物
杜甫
相关人物
李白
相关人物
韩愈
相关人物
知汝远
相关人物
柳宗元
相关人物
梅挚
相关人物
陈郁
相关人物
邹志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岭南
相关地名
江南
相关地名
潮州
相关地名
柳州
相关地名
昭州
相关地名
平乐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