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心写平常人平常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1181
颗粒名称: 平常心写平常人平常事
其他题名: ——读孙盛元随笔
分类号: I267
摘要: 孙盛元先生在近期陆续发表了二十多篇随感文字。不长,一般千字。但滴水映日,小中见大。作者以平常心写平常人平常事,抚今追昔,品味人生,启人心智,令读者难以忘休。有人说,孙盛元文章好读,文笔流畅平和,就像喝陈年老窖酒绵而不“冲”。这话不无道理。
关键词: 当代作品 随笔

内容

孙盛元先生在近期陆续发表了二十多篇随感文字。不长,一般千字。但滴水映日,小中见大。作者以平常心写平常人平常事,抚今追昔,品味人生,启人心智,令读者难以忘休。
  有人说,孙盛元文章好读,文笔流畅平和,就像喝陈年老窖酒绵而不“冲”。这话不无道理。但细细品味,我们以为最主要乃是唯真唯善才得以动人心魂。他所写的人与事就发生在我们周围,他所提到的往事,尤其是荒唐年月里那些荒唐事,我们40岁往上的人还记忆忧新,大都见过、经历过。因此读来倍感亲切。更为可贵的是他的文章不只停留在对往事的追忆,常常插入自己的思考。而思考又寓意深刻、富有哲理,既破谜解惑又平易近人,既不念前嫌,又劝人反思。他不说官话、大话、假话。以平常心态与读者谈心交流。他提倡与人为善——“望人好”,提倡处世待人多付出一点、多给予一点、多宽容一点。他在街头剃头挑子上剃头,站着和小店老板下棋,非但乐在其中,还悟出“要排除心中块垒和遇到的困难,交几个‘酒肉’朋友即感情志趣投合,肯帮闲又肯帮忙的朋友最好。那些徒有虚名的朋友,职务再高,钱再多,相交也无甚意思。”这话说得多平常多地道多实在。这是他从自己生活里用自己的真心悟出的道理。因此他颇为欣赏喜欢珍惜这种平常人的感情。他在字里行间透出的消息是他有个好心境。这个好心境不是他找个僻静处“隐”出来的,也不是大人物式的靠远虑排解近忧。孙盛元结庐在人境,处处是人,岂能没有烦恼事?只是他凡事会开导自己(其实也在开导别人),会“打'倒算'”,会“随你”,会“没记性”,会“没听见”……但在荒唐年月“没所见”当然也是罪过。
  孙盛元给我们讲述了文章没有写进去的一个细节。当时他为了不给专案组写旁证,听见说“没听见”,结果被大字报嘲讽,说孙盛元应改名叫孙盛“圆”,圆滑之谓也。读了他的文字,听了他的解释,我们心里感到苦涩。听见要违心地说“没听见”,这实在是社会的一种变态,是对人性的扭曲。这样的事再也不能发生了。孙盛元在呼唤真善美,在告诫中国知识分子增加“自我保护相互保护的意识”。尽管"没听见”够不上保护别人的英雄,够不上与强暴抗争,但不出卖灵魂,不去害人,尚属平常人的心态。我们没有理由离开背最对人苛求责备。
  相反,正是他客观无私地袒露他当时的真实,不给自己贴金,不做事后英雄,反而获得读者的理解、沟通。文章写到这份上,也算"纯”了。但在我们充分肯定这点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们对孙盛元这些感悟的赞叹也食有某种悲哀,就是我们生活中的文明水准还不很理想。比如“随你”,这是一句口头语,但在老孙那里却成了一种哲理,一种境界。人生在世,待人多宽容点,少一点强人所难,本当不是问题。事实上却常常成为“问题”。生活那么丰富多彩,个性那么多种多样,不尊重生活的多样性,不尊重别人的个性,在一些无关宏旨的问题上“都不随你”,那离文明岂不太远了!再比如“望人好”,现在我们说是一种完美的健康心态。其实本血是极平常的心态。
  别人好是别人的努力和机遇,自己想好,就见贤思齐发惯努力,寻找机遇不就成了吗?不,我好不了,你也别想好。起嫉心进而设“绊子”。唯其如此,孙盛元“望人好”的心境才由平常而变为不平常。
  同样让人读了感到苦涩的是他的几篇人物小品。作者从人物的命运遭际和不同的精神层面勾勒出一幅幅灰暗、苍凉的人生画面。印象最深的几篇是"金疯子”、"小蔡”、“想流泪”、“飘忽的记忆”。也许是作者对笔下的人物太熟悉了,写的时候感情又太投入了.常把人们带到一种悲剧性的氛围中去。我们读的时候也直想流泪。他笔卞人物命运之所以带有不同程度的悲剧色彩,乍看起来似乎带有某种偶然性,但实质上是那个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社会折射和投影。我们不会也不应忘记极左路线曾扭曲摧残了多少人的命运。金疯子、大姨妈、姐姐、小蔡……所经历的坎坷、灾难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尽管文章平铺直叙,有意无意想把自己已过去的辛酸往事作轻描淡写的处理,但作者同情、怜悯、婉惜、仁爱,甚至内疚、愤懑的情感还是强烈地震撼着读者,使我们在反思反省中灵魂得到一次洗涤、一次净化、一次贴近美的升华,而和作者一样愿人间少一些悲我们佩服孙盛元的悟性,他能把坎坷变成财富,把苦难变成营养,把平常生活变成有滋有味的"香醇”,他活得轻松自在。他虽然也有喜怒哀乐。也有恩恩怨怨,只是他从“望人好”的心理出发,眼前便是晴朗的蓝天。如果说孙盛元先生悟性的“灵犀”点化了我们,那就是用平常心寻找自我,我们所失落的一切都有可能找回。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人物

庄其荣
责任者
胡健
责任者
孙家华
责任者
孙盛元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