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识邓小平民主集中制思想在“四个时期”的主要特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1069
颗粒名称: 浅识邓小平民主集中制思想在“四个时期”的主要特征
分类号: D262.11
摘要: 邓小平同志一贯重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对民主集中制有独到的见解。在具体实践中,他切底摒弃了机械论和教条主义的世界观,在不同形势下和不同时期,对民主和集中的强调各有偏重。一、建国前邓小平同志讲民主集中制偏重于党外讲民主、党内讲集中。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还没有建立统一的政权,解放区面临着反动势力的围攻,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巩固根据地政权,孤立敌人,打击敌人,邓小平同志这一时期讲的民主集中制带有一定的广文性。
关键词: 民主集中制 党组织建设

内容

邓小平同志一贯重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对民主集中制有独到的见解。在具体实践中,他切底摒弃了机械论和教条主义的世界观,在不同形势下和不同时期,对民主和集中的强调各有偏重。
  一、建国前邓小平同志讲民主集中制偏重于党外讲民主、党内讲集中。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还没有建立统一的政权,解放区面临着反动势力的围攻,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巩固根据地政权,孤立敌人,打击敌人,邓小平同志这一时期讲的民主集中制带有一定的广文性。在党的各级民主政权中,他更多的是强调民主;而在党内,他强调党的纪律、党内的集中。
  1941年4月,他在《党与抗日民主政权》一文中明确指出,“…般问题也要尽量征求非党干部的意见,取得大家的同意”。他说:"我们自己常有考虑不周之处,非党干部有许多正确意见,所以,我们应倾听和虚心地接受他们的意见”。
  同篇文章中他还说:"为了保证党的行动一致,党团内部必须有严格的纪律……,经决定必须一致行动,不能有个人的自由。”二、建国后到文革前是邓小平同志民主集中制思想民主与集中并重时期。这段时期,我国百废待兴,万事皆举,虽然走了些弯路,但各项事业总的来说还是稳步发展的,社会安定,人心稳定,也是我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得比校好的一段时期,民主与集中都在正确的轨道上向前行驶。
  1962年2月,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他说,"没有民主就没有集中,而这个集中总是要在民主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地正确地实现。没有无产阶级的民主和无产阶级的集中,也就没有社会主义"。“我们的党要永远保持集中统一。……但是只有……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才能够建立这样一个统一的党,有纪律的党,有战斗力的党。”三、七十年代是邓小平同志民主集中制思想偏董于民主时期。文革后,邓小平同志以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对造成这场浩劫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受到了破坏。林彪、“四人帮”一伙滥用权力,大搞"禁区”、"禁令”,制造迷信,不准越雷池一步,否则就要追査,扣冒子、打棍子,残酷地扼杀了民主.文革结束后,这种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的恶劣风气一时还没有肃淸,一段时间“党内确实存在着权力过分集中的官僚主义”,"这种官僚主文常常以'党的领导'、'党的利益'、'党的纪律'面貌出面”。对民主进行变相的“管、卡、压”。这一时期,邓小平同志特别强调要发扬民主,集中体现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一文中。
  他把民主与解放思想紧扣起来,提出了要为民主创造条件。他说,“我们要创造民主的条件,要重申‘三不主义':‘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在党内和人民内部的政治生活中,只能釆取民主手段,不能釆取压制、打击的手段。”他强调了要给民圭以法律保障。
  四、八十年初期是邓小平同志的民主集中制思想偏重于讲集中的时期,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新的生机。但是,资本主义一些腐朽的东西也乘机挤了进来,以至于国内出现了自由化倾向。邓小平同志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敏锐洞察力,及时对这种错谋思想倾向进行了纠正。所以,这一时期,在民主集中制原则中,他讲集中比较多些。
  1980年1月,他在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作了《目前党的形势与任务》的讲话。指出:“一个党如果允许它的党员完全按个人的意愿自由发表言论,自由行动,这个党当然就不可能有统一的意志,不可能有战斗力,党的任务就不可能顺利实现。”他还说:“个人必须服从组织,少数必须服从多数,下级必须服从上级,全党必须服从中央。必须严格执行这几条。否则,形成不了…个战斗的集体,也就没有资格当先锋队。”他进一步强调指出:"最重要的是全党服从中央。只有全党严格服从中央,党才能够领导全体党员和全国人民为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任务而战斗。”目前,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对加强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邓小平同志的民主集中制思想与《决定》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所以,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民主集中制思想,对贯彻《决定》精神将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分别为淮阴市政协秘书长、秘书)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人物

徐汝坤
责任者
姚顺忠
责任者
邓小平
相关人物
林彪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