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和《海国图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0981
颗粒名称: 魏源和《海国图志》
分类号: K825.8
摘要: 《海国图志》的作者是清末著名爱国主义思想家、改革家魏源。魏源是湖南邵阳人,出生于一个家道衰落的官宦人家。他聪明好学,1845年考申了进士,曾经官至知州。他对现实社会状况十分关注,对处在封建社会末期的中国社会的腐败情况深恶痛绝。立志要以实际行动来改革这个社会。
关键词: 《海国图志》 人物传记

内容

《海国图志》的作者是清末著名爱国主义思想家、改革家魏源。魏源是湖南邵阳人,出生于一个家道衰落的官宦人家。他聪明好学,1845年考申了进士,曾经官至知州。他对现实社会状况十分关注,对处在封建社会末期的中国社会的腐败情况深恶痛绝。立志要以实际行动来改革这个社会。
  1841年8月的一天,江苏京口(镇江)城边的码头上,两个中年旧友重逢,紧紧相拥。其中一个是魏源,另一个就是因中英战事遭贬革职、发配新疆伊犁戍边,路过京口的林则徐。那天夜里,他们畅谈通宵。倾诉衷言。
  当林则徐向魏源叙说了自己在广州如何禁烟,道光皇帝如何战抚不定,琦善等投降派如何对自己中伤诬陷等情况后,魏源激愤地说:“林公,一年来的战局如此,令人愤慨。朝廷中的当权者在大敌来犯前不作准备,战败后又束手无策,御侮之道何在?救国之道何在 ! ”林则徐深思一会儿说:“这次我在广东抗英,深感洋人得胜的重要条件是船坚炮利。要想抗英,就必须了解敌情。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魏源听罢,大声说道:“知我者,真林公也 !”他为自己和林则徐的不谋而合而兴奋异常。魏源也向林则徐叙说了自己审讯英国侦探,撰写《英吉利小记》的经过和自己有心研究西事的设想。林则徐听完也十分高兴,他从自己随身行李中取出一个包裹递给魏源,他郑重地说:“我也一直有心于此,曾作过一些努力,可惜我现在遭贬滴边,无法偿此夙愿。以你魏兄的学识和功力,完全可以承担此重任。这是我在广东时积累的一些资料,望你在此基础上继续努力,编写出一本介绍海外各国情况的书,以使国人广开眼界,从中悟出御侮之道。”魏源望着这位肝胆相照可亲可敬的兄长,双手接过包裹说,“请兄长放心,我魏源一定要写出一部使国人明目的书来 !”经过三个春秋的艰苦努力,1843年春天,《海国图志》的50卷终于脱稿了。5年后扩弃为60卷再5年增订为100卷。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海国图志》,是百卷巨著,它是魏源13年孜孜不倦辛勤耕耘的成果。
  《海国图志》是一部百科性著作。书中介绍了世界上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历史沿革、宗教、社会习俗、科学技术等等。在《海国图志》序言中,魏源明确指出,编这部书的目的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外国的长处,以对付外国1854年,日本翻译出版了《海国图志》60卷,许多迫切需要了解西方的日本思想家纷纷争读。
  魏源在提出“师夷长技”的口号时,敏锐地感到妨碍“师夷长技”的关键是"人心之积患”,即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因循守旧,盲目自大的思想,他把这种积患分为两种,一是人心之“寐患”,表现为虚伪、粉饰、畏难等;二是人才之“虚患”,表现为人们整日穷究脱离实际、空虚无用的学问,魏源认为这二患是阻碍国家富强的最大祸害。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人物

魏源
相关人物
林则徐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湖南
相关地名
邵阳
相关地名
江苏
相关地名
镇江
相关地名
新疆
相关地名
伊犁
相关地名
广州
相关地名
广东
相关地名
英国
相关地名
日本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