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规模农业 发展主导产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0827
颗粒名称: 推进规模农业 发展主导产业
分类号: F303
摘要: 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进一步上规模、上水平,要在生产要素组合和生产方式上有新的突破,这就是推进规模农业,发展主导产业。所谓规模农业,就是按照市场经济要求,优化生产要素结构,组织规模化生产和经营,以寻求农业的规模效益。所谓主导产业,就是按照发展规模农业的需要,从产业化、商品化的要求出发,突出发展适合本地特点的产业、产品,在一定的区域内形成规模优势,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和农民收入的主体。
关键词: 农业经济建设 农业发展

内容

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进一步上规模、上水平,要在生产要素组合和生产方式上有新的突破,这就是推进规模农业,发展主导产业。所谓规模农业,就是按照市场经济要求,优化生产要素结构,组织规模化生产和经营,以寻求农业的规模效益。所谓主导产业,就是按照发展规模农业的需要,从产业化、商品化的要求出发,突出发展适合本地特点的产业、产品,在一定的区域内形成规模优势,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和农民收入的主体。根据我市目前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推进规模农业,发展主导产业,要突出抓好四条:一、深化认识,把发展规模农业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从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看,发展规模农业,形成主导产业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市场竞争就是规模竞争,要上规模就要有大户,上规模才有利于社会分工。从我市农村经济现状看,发展规模农业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的必由之路。从我市农村现有的基础看,发展规模农业,形成主导产业已具备一定的条件二、明确目标,把握发展规模农业的基本路数。根据我市实际情况,今后几年,全市发展规模农业的基本路线是一抓专业户,二抓专业村,三抓基地乡。总要求是:区域开发,发展连片种植;突破畜禽,实行规模养殖;配套成龙,实现加工增值,培植一批上规模、上水平的种养大户和专业村,建成一批有特业、有特品的农副产品基地,发展一批贸工农一体化,销、加、产一条龙的骨干项目,以此来推动全市农业产业化的进程。总目标是,今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25亿元,其中多种经营80亿元,争取3年过百亿,农民多种经营人均纯收入达千元。经过两三年的努力,创建一批多种经营产值过亿元的乡镇和过10万元的农户,人均多种经营纯收入过千元的乡镇和过万元的农户,产值超1000万元的多种经营产品加工、流通企业或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实体。今年着重抓出一批示范乡村和100个达标户。怎么上规模?可归纳五条:优化主导产业上规模,抓好重点项目上规模,突出种养大户上规模,注重基地建设上规模,发展龙头企业上规模。
  三、抓住关键,把发展规模农业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一是实行政策性引导,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促进分工,鼓励大户搞开发,实行轻税减负政策,扶持大户发展,推动林、桑、果、菜、渔、猪、牛、羊、兔、禽10大主导产业尽快形成。二要搞好社会化服务,建立健全信息服务网络、良种繁育,物资供应,产品销售四大服务体系。三要多渠道投入。用好国家投资,搞好民间融资,加强引进外资。四是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高劳动者素质,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网络,搞1万个科技示范户,引进100个种养新品种,推广20项实用新技术,多种经营"名特优新”产品市场覆盖率达到80%.四、加强领导,保证规模农业的顺利发展。第一要制订规划,广泛动员。第二是抓好典型分类指导,第三,明确责任,严格考核,县乡逐项建档,季度检查,半年初评,年终总评,分布结果,奖惩兑现。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人物

赵学凤
责任者
赵学凤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