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王故里诗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0648
颗粒名称: 项王故里诗话
分类号: I207.22
摘要: “浩浩英风阁近邻,项王是我老乡亲。雅马虞姬同经战,胜负相关汉与秦。”我刚作完这首诗尚未来得及推敲,忽然想起一段往事:数年前,我们师友多人相聚宿迁城南二里的项王故里(此地古称为下相梧桐巷),当时健在的宿迁老诗人、书法家窦一山先生賦七绝一首,"梧桐巷子旧尘沙,千载古槐映早霞。不是当年除暴主,谁人来认霸王家这是对西楚霸王项羽除暴灭秦的一种颂扬,我也凑趣賦七律一首:“平生百战马蹄忙,大志终酬代始皇。
关键词: 文学评论 诗歌

内容

“浩浩英风阁近邻,项王是我老乡亲。雅马虞姬同经战,胜负相关汉与秦。”我刚作完这首诗尚未来得及推敲,忽然想起一段往事:数年前,我们师友多人相聚宿迁城南二里的项王故里(此地古称为下相梧桐巷),当时健在的宿迁老诗人、书法家窦一山先生賦七绝一首,"梧桐巷子旧尘沙,千载古槐映早霞。不是当年除暴主,谁人来认霸王家这是对西楚霸王项羽除暴灭秦的一种颂扬,我也凑趣賦七律一首:“平生百战马蹄忙,大志终酬代始皇。军次鸿门威势壮,歌传垓下别情伤。拔山扛鼎人何处?学剑习书王有乡。请看老槐亲手植,枝枝叶叶伴斜阳。”人们一读便知此中有浓厚的乡土情思。项羽少年时曾亲见秦始皇经过,冲口而言要取而代之.他还是个感情丰富的人,他那流传千古的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总使人寄于深深的同情,“一曲可令今古伤”,家乡后人自应更能理解。不是么?现在重建的项王故里“英风阁”后面不正是虞姬的纪念室吗?霸王别姬的故事不亚于他率兵驻在鸿门时的凛凛威风。
  如有人说我颂项王,兼颂他手植槐树是有乡土偏见,这或许是对的.以前,我还写过 "焚宫平愤岂师古,怀楚还乡为适今”,来反驳司马迁在《史记》 中批评项羽不知“师古”,焚烧阿房宫和定都彭城等重大错误。但诸如此类,古代早也有之,如清代史学家、诗人张怀 (曾撰有“宿迁诗志”,有一首七律《秋日谒霸王祠》(祠原址在现在的宿迁中学内):“亭亭古寺峙河津,过客争看西楚人.炎祚已同秋水逝,王名不共晩山湮。赤绞一旦归亭长,青简千年任汉臣。大抵史官如塑像,涂来面目总非真。”此诗写得多么率直,且诗味浓浓,一反历代史官、墨客批评项王之辞,是颂 !. 是褒 !还有一位叫黄易的人,活动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1744-1802)字大易,号小松。杭州(古代叫仁和)人,能诗、画,精篆刻,为“西冷八家”之一。曾到过宿迁,去了项王故里,题楹联一幅,后来一直作为项里的门联:“鸿门垓下大英雄那关成败;骓马虞姬真情种不易死生。”我觉得此联写得好,对项王一生概括确切,评议真实。也被这好联启发曾撰得一联奉献项王故里,以表对项王的崇敬之情:“率子弟八千终酬大志;留槐花一树好壮英风。”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人物

肖延年
责任者
虞姬
相关人物
窦一山
相关人物
项羽
相关人物
秦始皇
相关人物
司马迁
相关人物
张怀
相关人物
乾隆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宿迁中学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宿迁
相关地名
彭城
相关地名
杭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