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与不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0607
颗粒名称: 为与不为
分类号: J821
摘要: 元旦中央台焦点访谈介绍了纪念梅兰芳、周信芳两位京剧艺术家的情况。看后不禁想起本市徐伯璞老先生为梅兰芳纪念馆所写条幅的草稿,现存我处不妨抄录如下:「忆及四七年初春,适余代理国立剧专校长时在沪,敬赴梅先生居处相谈半天,他曾叙日帝攻占沪后曾多次逼其演出,于是留胡子,死不肯表演,实在令人感佩。解放后抗美援朝,而能赴朝前线不顾一切,为官兵多次演出慰问,实在令人万分敬佩,适值先生百年纪念,特写此恭贺。」
关键词: 戏剧曲艺 京剧艺术

内容

元旦中央台焦点访谈介绍了纪念梅兰芳、周信芳两位京剧艺术家的情况。看后不禁想起本市徐伯璞老先生为梅兰芳纪念馆所写条幅的草稿,现存我处不妨抄录如下:「忆及四七年初春,适余代理国立剧专校长时在沪,敬赴梅先生居处相谈半天,他曾叙日帝攻占沪后曾多次逼其演出,于是留胡子,死不肯表演,实在令人感佩。解放后抗美援朝,而能赴朝前线不顾一切,为官兵多次演出慰问,实在令人万分敬佩,适值先生百年纪念,特写此恭贺。」 梅兰芳先生创造的梅派艺术早已是为人共认的民族文化的瑰宝,而梅兰芳先生的人品气节更为人所称道。徐伯璞老先生提及的梅先生的两件事就很让人敬佩,损害国家民族的事坚决不为,利于国家民族的事当仁不让,我们知道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在具体的为者与为上体现出来的,与特定历史条件相关系着的。梅先生的「不为(唱)与为(唱)」体现出了他的崇高气节。
  「气节」我们现在不大谈了,其实这也是个回避不了的问題。气节简单地说就是志气与节操,传统丈化中气节是一个论及颇多的问题,实际就是人的行为的为与不为的问题,而为与不为的取舍又取决于一定的价值观。传统的气节重民嗾大义,正道直行,培养了中国知识分子和广大人民的正义感与是非心,有许多例于可供我们借鉴。我想上面「梅先生」为(唱) 与不为(唱)」可算是一个例子吧。再如明代有名的清官海瑞,刚正不阿,为民作了不少好事,手边有一本《端溪名砚》,上面提到海瑞在广东端州,别人送他一珍品,而海瑞坚决拒收的事。这也可以算个例子吧。当然,传统的气节中常夹杂着愚忠的内容,这种封建的糟粕是为我们不取的。
  在搞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今夭,谈点为与不为,搞点气节是不是不合时宜呢?应该说我们过去从注重空头政治到今天注重经桥效益,比过去耻于谈钱到现在理直气壮谈钱,这无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是,现在社会上不断被曝光的坑蒙拐骗现象,一些干部以权谋私的腐败案例,也提醍我们提一下「为与不为」的气节问题在新形势下并不是完全没有意义的。根治腐败与不正之风要靠法制的健全,仅靠人治是不行的,而没有很好的执法者,法制也会留于空话,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廉洁自律」中难道不包含着「为与不为」的内容吗?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人物

胡健
责任者
梅兰芳
相关人物
周信芳
相关人物
徐伯璞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中央电视台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广东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