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有声有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0511
颗粒名称: 灌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有声有色
分类号: G414
摘要: 近年来,灌南县委始终把爱国主义教育当作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抓紧抓好。他们在抓好阵地建设营造爱国主义教育浓郁氛围的同时,着重对青少年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收到了很好效果。灌南县委首先抓阵地建设和氛围的营造。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内容

近年来,灌南县委始终把爱国主义教育当作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抓紧抓好。他们在抓好阵地建设营造爱国主义教育浓郁氛围的同时,着重对青少年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收到了很好效果。
  灌南县委首先抓阵地建设和氛围的营造。他们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新建了电视转播台、有线电视台,上了调频发射台,更新健全了农村广播网,修建了烈士陵园。在22个乡镇兴建了文化中心,建起了万册图书馆,1000多块读报栏。各单位和学校竖起了旗杆,坚持升旗仪式。
  该县在爱国主义教育中,首先着眼未来抓青少年。县里专门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聘请400多名老党员老干部做辅导员,他们坚持以课堂为阵地,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课堂之中。向小学生介绍祖国疆域、版图、国歌国旗国徽,历史名人、名城;给中学生讲党史,中国史和世界史,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增强民族自尊心;还通过看爱国主义影片,读团中央推荐的优秀图书,访老英雄、老模范,唱爱国歌,开展义务劳动等,把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人物

肖德基
责任者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中国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