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温室闹春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0415
颗粒名称: 日光温室闹春潮
其他题名: 共和村发展日光温室蔬菜记略
分类号: S626.5
摘要: 距淮阴县城不足10公里的丁集乡共和村,有360户人家,1600口人,长期守着市场听潮传统的种植结构在1100多亩耕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1990年这里人均收入还不到400元。市场经济的大潮给共和村带来了生机,他们认准自己靠近城市的优势,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体的蔬菜生产,去年人均收入达到1000元。共和村重视发展蔬菜生产是从1992年开始的。
关键词: 蔬菜园艺 日光温室

内容

距淮阴县城不足10公里的丁集乡共和村,有360户人家,1600口人,长期守着市场听潮传统的种植结构在1100多亩耕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1990年这里人均收入还不到400元。市场经济的大潮给共和村带来了生机,他们认准自己靠近城市的优势,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体的蔬菜生产,去年人均收入达到1000元。
  共和村重视发展蔬菜生产是从1992年开始的。
  这一年的春天,县委书记张凯在丁集乡召开村干部会议,针对丁集乡优越的地理位置,提出了要致富走菜路的意见。一席话给共和村的党支部书记丁富高以极大的启发,他回到村里立即召集村干部讨论县委书记的意见。大家认为共和村靠城近,地处淮沭、淮泗公路交叉路口,交通便利,土质以沙土和两合土为主,这些都是发展蔬菜得天独厚的条件。认准这条路走下去致富大有希望。四、五月份,村组干部去山东寿光、苍山等县参观,更坚定了他们种菜致富的决心。下半年他们发动群众自筹资金、物资,建了15个日光能温室大棚,反季节种植黄瓜。另外又搞了160个普通大棚。结果15个日光温室有13个取得好效益,平均每个棚子收入5000元,亩收入达到1万元。
  引进日光温种菜技术的成功,坚定了村干部的信心,激发了群众规模种菜的热情。1993年秋后,他们又投入40万元,日光能大棚从上一年的15个增加89个,此外还有200亩保护地蔬菜加上露地蔬菜,总面积达到523亩,蔬菜生产初具规模。
  去年秋,共和村又调出土地200亩,新增110个日光温室,使日光温窒总数达到200个,加上其它保护地蔬菜总面积达到680亩,复种面积超过1000亩。市蔬菜生产和技术部门考察认为,该村日光能温室的规模、管理、效益在全市名列第一。
  科技是农民致富的金钥匙。共和村日光温室大棚栽培黄瓜每亩收入万元左右,有的收入在1.6万元以上。效益之高,技术很重要。有人说共和村的干部有头脑,这是不错的。1992年开始搞日光温室的时候,他们就从山东聘请一名蔬菜技术员,当年付给工资1.4万元。这名技术员叫杨化广,30多岁,每天一大早就象医生查病房一样,一个棚子一个棚子看长势、査病情,针对各棚子的具体情况,进行技术指导。这年的黄瓜获得了好收成。收获时节,正值冰天雪地,市场蔬菜价格上扬,当时每公斤瓜8元,一个日光温室每天可采收120公斤,收入四、五百元,富裕起来的菜农笑逐颜开,他们形象地说,“每天从日光温室拖出一大头大肥猪。”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人物

夏善宏
责任者
张凯
相关人物
丁富高
相关人物
杨化广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淮阴
相关地名
丁集乡
相关地名
共和村
相关地名
苍山
相关地名
山东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