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集乡千余对青年结成“科技鸳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0318
颗粒名称: 李集乡千余对青年结成“科技鸳鸯”
分类号: F303
摘要: 灌南县李集乡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农村青年“学知识、学技术”争当致富能手,使得一大批农村科技能人脱颖而出。其中1090对青年男女结成"科技鸳鸯”,有力地促进了全乡两个文明建设。近年来,随着农村物质生活不断改善,农村青年的婚恋观念也发生变化。青年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体会到,谁掌握的知识多,谁家就发展得快,有钱有物不如有技术,因而,把对象是否有一技之长作为择偶条件之一。
关键词: 农业科技 婚姻

内容

灌南县李集乡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农村青年“学知识、学技术”争当致富能手,使得一大批农村科技能人脱颖而出。其中1090对青年男女结成"科技鸳鸯”,有力地促进了全乡两个文明建设。
  近年来,随着农村物质生活不断改善,农村青年的婚恋观念也发生变化。青年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体会到,谁掌握的知识多,谁家就发展得快,有钱有物不如有技术,因而,把对象是否有一技之长作为择偶条件之一。李集乡党委、政府因势利导,组建了文化活动中心、民兵青年妇女之家,成人教育中心和乡党校等活动阵地,经常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知识竞赛等群众性活动,为青年人学技术学知识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在共同交往和学习中,不少青年男女产生了爱情,他们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结成了志趣相投、心心相印的“科技鸳鸯”。徐庄村5组青年刘大刚与本村女青年谢玉俊自愿结成“科技鸳鸯”后,利用所学技术承包一座土窑,年获纯利1.6万多元。谢玉俊也不甘示弱,也承包了一座土窑,年获纯利1.5万元。她还利用科学配方饲料进行科学养猪,去年饲养了60头肥猪,获纯利7000多元,全家今年综合经营收入达4,5万多元。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人物

倪志春
责任者
徐华南
责任者
刘大刚
相关人物
谢玉俊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