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光”飞上蓝天的奥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0097
颗粒名称: “亚光”飞上蓝天的奥秘
其他题名: 来自淮阴市仪器仪表厂的报告
分类号: TH708
摘要: 1994年1月18日,淮阴市仪器仪表厂“亚光”牌产品一次性通过航空航天工业部部级鉴定,随后,我国第一批装配该厂这种产品的潜艇下海。“亚光”产品还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使用,为长征2号火箭飞上太空助了一臂之力。看到这段令人振奋的文字,你会觉得淮阴市仪器仪表厂是个"庞然大物”,其实它仅是一个有200余名职工的街道办企业。这个厂的干部职工奋发努力,开拓前进,闯出了一条振兴之路。
关键词: 仪表厂 仪器厂

内容

1994年1月18日,淮阴市仪器仪表厂“亚光”牌产品一次性通过航空航天工业部部级鉴定,随后,我国第一批装配该厂这种产品的潜艇下海。
  “亚光”产品还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使用,为长征2号火箭飞上太空助了一臂之力。
  看到这段令人振奋的文字,你会觉得淮阴市仪器仪表厂是个"庞然大物”,其实它仅是一个有200余名职工的街道办企业。这个厂的干部职工奋发努力,开拓前进,闯出了一条振兴之路。
  淮阴市仪器仪表厂从一个小作坊起家,经历了两次大的飞跃:第一次是70年代初成为江苏省电子稳压电源的定点厂,第二次是90年代初成为电子工业部定点的电子仪器整机系列生产的专业化厂家。
  紧紧依靠科技人员,是仪器仪表厂得以不断发展壮大的法宝。六十年代中期街道办企业的主要成员是家庭妇女,其文化素质可想而知,后来虽然不断增添新职工,但科技人才寥若星辰,而仪器仪表的生产制造离开技术寸步难行。为此这个厂在资金匮乏的情况下,采用“三头”并进的方法招纳贤才:其一,立足厂内,开办职工业余学校,外派骨干深造,与科研单位攀亲结缘,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其二,面向社会,从社会上招聘一批有电子技术专长的人进厂,改善职工素质结构;其三,重金引进,以预先支付代培费的方法从大专院校引进毕业生,保证厂内科研工作后继有人。在1988年工厂困难时期,他们仍挤出7万元用来解决科技人员的住房问题,而且工资升级也向科技人员倾斜,在以后的三年中,科技人员普遍增加了2—3级工资。领导如此厚爱,科技人员当然投桃报李,干劲倍增,过去搞一项新产品需要一年多时间,现在只需20多天就能试制成功。
  去年这个厂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依靠科技力量和行之有效的各种措施.仍实现产值427万元,利税30多万元。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人物

马树斌
责任者
蒋梅茹
责任者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淮阴市
相关地名
江苏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