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供电谱新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0066
颗粒名称: 水乡供电谱新篇
分类号: F407.6
摘要: 金湖办电用电事业始于1954年,经历了独立发电、引进苏南电网电源和主要依靠电网供电三个历史时期。目前已形成以110千伏金湖变电所为主干、7座35千伏变电所联络的供电系统,如今全县村村通电,用组达99.91%,户通电率达98.7%,居淮阴各县(市)之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该局两个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充满勃勃生机。
关键词: 电力发展 电力企业

内容

金湖办电用电事业始于1954年,经历了独立发电、引进苏南电网电源和主要依靠电网供电三个历史时期。目前已形成以110千伏金湖变电所为主干、7座35千伏变电所联络的供电系统,如今全县村村通电,用组达99.91%,户通电率达98.7%,居淮阴各县(市)之首。
  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该局两个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充满勃勃生机。电力建设、企业管理、安全生产、经济效益、服务质量及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先后被省电力局授予“长期安全生产”和“抗洪救灾”、“职工生活管理”先进单位等。被电力部授予“营业管理”、“三为服务”先进集体,1987年以来保持省政府命名的“文明单位”和省电力局授予的“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称号。1993年又顺利通过了国家“用电标准化、农村电气化”验收。今年以来,金湖县供电局根据市局开展优质服务活动的具体部署和要求,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全方位、深层次地开展了优质服务工作。
  一、深化宗旨教育,进一步增强优质服务意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电力企业优质服务工作出现了一些深层次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思想认识,服务意识和利益得失的问题日趋明显。对此,局领导思想统一,把这项工作列入全年双文明建设,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局调整领导网络,统一规划,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釆取多种形式教育职工牢记“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充分利用党校、团校、职校办班,对广大干部、职工进行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教育以及新形势下反腐倡廉教育,大讲供电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和电职工所肩负的职责,激发了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年开展专题教育6期,受训干群300多人次,教育面达95%以上,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提高了广大职工对开展优质服务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增强了廉洁自律和自觉优质服务的意识。
  二、强化监督机制,继续抓好行风建设。行业作风是企业形象的反映,供电行风的好坏是“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能否落到基层的重大问题,是搞好优质服务的先决条件。该局在搞好理想、宗旨、道德教育的同时,重点抓新形势下加强行风建设和反腐倡廉教育,并同优质服务有机结合,首先学习江泽民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的讲话,中央四中全会《决定》,重温了本局制定的《加强廉政建设,反对腐败十条规定》、《端正行凤十条规定》'、《接待走访用户制度》,充实了《优质服务工作标准》、《优质服务工作细则》等有关制度,加强了自我约束;二是结合县委县政府开展的行风建设评比活动,召开全局性的纠风、反腐、治乱动员会和全县农电端正行风动员会。抓典型,对好人好事大张旗鼓的宣传表彰,对暴露出的问题,不遮丑,不护短,敢亮相,惩前毖后;三是强化外部监督,在全县各乡镇和企业用电大户中选聘50名行风监督员,向他们颁发了聘书,请他们对供电局的行风予以监督。9月份,该局还请县人大代表来局进行供电行风座谈,在22个乡镇和局大门口设立行风举报箱,广泛征求意见,听取用户对我局行风的反映,置供电工作于社会各界的监督之下。对8件人民来信、人大、政协代表提案都及时答复,提案处理率达100%。
  三、全方位、深层次拓宽服务领域。1、有了对宗旨全新的认识,接受社会的全面监督,就有了全优的服务。实际工作中,该局首先理顺供电安全与为用户优质服务的联系,把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合格的电力作为优质服务的前提来抓。全年电压合格率达90%以上,全局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指令,制定了党政工团各级安全第一责任者到位实施细则,建立安全网络,查隐患、定措施、整改消缺,扎扎实实开展了安全生产工作,截至12月100,已连续安全生产3829天。2、搞好“窗口”建设,开展一条龙服务。对用户申请办电,该局敞开大门,创造条件,“窗口”设在局值班室对面,办电程序、用电规划悬挂墙上,使用户一目了然,在局内部实行辐射式传票,减化用电手续,推行以包勘察设计、包设备材料、包安装调试为主要内容的一条龙服务,一般用电申请在3天内完成,特殊问题也在7天内解决。3,严格执行电价政策,减轻用户负担。长期以来电费电价是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它直接影响到供电部门与用户的关系。局用电稽查、营业和农电管理人员定期不定期地对各乡镇电费管理、电价政策进行检查、督促,对农电财务实行了统管,统一票据,查禁人情电、关系电,接受群众监督,同时整改低压线路、拆除迂回线路、消灭三类线路,检验铅封电度表,电费张榜公布,堵塞管理上的漏洞,使农村照明电价稳定在0.45元/千瓦时。11月份,还通过了市、县专项物价大检查,金湖县的电价执行情况较全市是比较好的,受到了检查组的好评。4、做好上门服务,乐为用户解忧愁。该局视用户的困难为自己的困难,做到心中有用户、努力为用户服务。今年7月30日(星期日)下午,烈日当空,晒得人喘不过气来,距县城15公里外的塔集镇一台30KVA公用生活变压器发生故障,停止了运行,顿时全镇人心急如焚,变压器班在家休息的同志接到通知后二话没说,带上工具赶到现场,没顾上喝一口水就投入抢修,送去了“清凉的风”。县制药厂是该县的用电大户,为扩大再生产,新增一台10吨/时的锅炉,在配套一台500千瓦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的同时必须保证生产设备不停电,该局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与其联系,参与调查论证,提供了正确决策的依据,维护了用户的利益。5、想用户所想,急用户所急,做好超前服务。今年夏季持续高温,为保证全县抗旱用电和居民生活用电不受阻,广大职工牢记宗旨,肩负使命奋战在供电生产第一线,为用户安装、抢修、调试;线路、用电、检修、运行人员深入田头、场头,街道、企业消除输电障碍。7月6日,县城沿河路、三河路一台公用变压器严重超载,三台变压器负荷不平衡,数百户居民面临无电,检安公司十几名线路工立即出动,对两地段线路进行勘察整改,调整了三台变压器出线负荷。为了及早送上电,施工人员不怕苦和累,顶着烈日,冒着酷暑,皮肤烤红了,汗水结成盐霜,从早上5点一直干到11点。日常低压班的同志不管白天夜晚,还是刮风下雨,一有故障停电,随叫随到,从不推诿,及时消缺送电。今年秋天,县城西菜场以北一小学生来信反映,晚上日光灯不能起动,影响做作业,周围居民有意见,从接信到整改完只用了五天时间,提高了电压质量,使居民用上了舒心电。6、以农为本,提高“三为”服务水平。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该县又是以农业为主的地区,搞好“三为”服务更具有现实意义。在“三为”服务中:①严格执行电价政策,堵塞管理上的漏洞,接受群众监督,减轻农民不合理负担。②抓好低压配电装置和输电线路的整改,保证供电可靠率。③落实扶贫政策,让利农民用电,对特困户、烈军属、“五保户”等分别乡村一点、贫困户出一点、电力部门支持一点和采取优惠材料免费安装等措施,使他们驱除了黑暗,提高了用电普及率。④抓好调荷节电,从加强计划用电管理入手,釆用躲峰、让峰和大用户让电等行政技术措施,保证农灌高峰用电和日常生活用电,使农村照明保证率达94.57%。局领导亲自带队深入乡村走访用户,了解情况,征求意见,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今年夏季持续高温干旱,使该县地势高靠三级提水的官塘乡火上浇油,人畜饮用水困难。进入插秧季节,麦地还无水耕犁。局领导了解这一情况后,要求三电办和电力调度及时调整负荷,保证该乡供电正常,不误农时,送上了“及时雨”。⑤搞好“两化”建设,更好的为农服务。创建“两化”是为了农村安全用电,进一步提高农村用电水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为此,该局从1993年开始,积极创造条件进行“两化”建设。在创建“农村电气化”和“农村用电标准化”工作中,该局集中了一定的人力物力,采取切实措施全心投入到创建工作中去,广大农电人员还吃住在工地,披星戴月,每天工作12小时,按照标准化要求,历尽千辛万苦,终使该县的乡、镇、村通电率达100%;户通电率达93.39%;排灌用电保证率达100%;输电一类线路占79.01%;配电一类线路占95.45%;电压合格率达91.87%;四月份顺利通过了上级验收,为金湖县农业生产、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的提高作出了很大贡献。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人物

江泽民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省电力局
相关机构
人民电业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苏南
相关地名
金湖
相关地名
淮阴
相关地名
金湖县
相关地名
塔集镇
相关地名
官塘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