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何必到家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0051
颗粒名称: “办公”何必到家中
分类号: D630.9
摘要: 近年来,人们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某些热点部门中握有实权的领导干部的家庭变成了“办公”地点。到其家中谈“工作”者络绎不绝,即使是夜深人静,也难见熄灯。为什么岀现这种情况?笔者以为,一是有些找领导干部谈“工作"的人,常常是打着这个幌子,行办私事之实。工作为何不在办公室谈呢?
关键词: 廉政建设 反腐倡廉

内容

近年来,人们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某些热点部门中握有实权的领导干部的家庭变成了“办公”地点。到其家中谈“工作”者络绎不绝,即使是夜深人静,也难见熄灯。
  为什么岀现这种情况?笔者以为,一是有些找领导干部谈“工作"的人,常常是打着这个幌子,行办私事之实。工作为何不在办公室谈呢? 囱为办公室有诸多因素限制,使求人者难以开口。“旱路不通走水路”。这样,有些人就转移到领导干部家庭那方寸之地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什么话不可以说?什么事不可以办?二是有些领导干部因已深得实惠而习惯于“家庭办公”的方式了。权钱交易,行贿受贿,有谁看得见?摸得着?时下,人们对某些领导干部这种“家庭办公"方式早就议论纷纷了。现实中揭露岀来的那些已蜕化变质的领导干部,常常就是从“家庭办公”开始,一步一步把自己“办”进了腐败之门的。
  鉴此,笔者坦言,领导干部的家庭莫变成办公室,还家庭以祥和、安静、温馨气氛。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唯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