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农业贷款的“错位”现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0042
颗粒名称: 纠正农业贷款的“错位”现象
分类号: F830.58
摘要: 近年来,农业贷款在各项贷款中的比重有逐年下降趋势。据笔者在某县调查,真正用于种植业的农业贷款只占贷款总额20%,用于多种经管生产的占30%左右,而投放到第三产业及个体户贷款则占贷款总额的50%。出现这种农业信贷投入错位现象.有以下三个因素。一是行政干预,个别领导对增加农业投入的意识不强,急功近利,没有摆正无农不稳与无工不富两者的关系,影响贷款对农业的投入。
关键词: 农业贷款 农业信用

内容

近年来,农业贷款在各项贷款中的比重有逐年下降趋势。据笔者在某县调查,真正用于种植业的农业贷款只占贷款总额20%,用于多种经管生产的占30%左右,而投放到第三产业及个体户贷款则占贷款总额的50%。出现这种农业信贷投入错位现象.有以下三个因素。一是行政干预,个别领导对增加农业投入的意识不强,急功近利,没有摆正无农不稳与无工不富两者的关系,影响贷款对农业的投入。二是农民对农业投入的短期行为,缺之运用贷款来增加农业投入的意识。他们想尽快致富,又不愿作长期投入。三是金融部门对增加农业投入的政策制约。在农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和信用社自负盈亏经营的情况下,出现了农贷资金“农转非”现象。信贷资金的有偿性、短期性和盈利性,也不同程度地限制了对农业的信贷投入。
  最近,中央一再强调要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发展农业,必须稳定和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作为肩负农业投入重任的农业银行、信用社,更应明确已任,坚持农业贷款向农业投入的大方向,支持农村种植业养殖业生产,排除干扰,纠正农业贷款的“错位”现象,使农贷资金流入农业生产的主渠道。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人物

法科
责任者
长水
责任者
陈勇
责任者

相关机构

农业银行
相关机构
国有商业银行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