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农村大面积实施「补钾工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0030
颗粒名称: 全市农村大面积实施「补钾工程」
分类号: F304
摘要: 为了促进农业持续增产,最近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大面积实施补钾工程。近几年来,我市缺钾土壤面积不断扩大,耕层土壤速效钾正以每年2-3ppm速度下降。在施用的化肥中,钾肥比例太低,“三要素”配置极不合理,农作物因缺钾生病,减产,品质下降。在全市土壤严重缺钾情况下,施钾增产效果十分显著。据市土肥站多年大量试验,只要亩施氯化钾10-15公斤,可使沙土地棉花、小麦、黄豆增产一倍;玉米、花生、油菜增产40%以上。
关键词: 农业增产 补钾工程

内容

为了促进农业持续增产,最近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大面积实施补钾工程。
  近几年来,我市缺钾土壤面积不断扩大,耕层土壤速效钾正以每年2—3ppm速度下降。在施用的化肥中,钾肥比例太低,“三要素”配置极不合理,农作物因缺钾生病,减产,品质下降。在全市土壤严重缺钾情况下,施钾增产效果十分显著。据市土肥站多年大量试验,只要亩施氯化钾10-15公斤,可使沙土地棉花、小麦、黄豆增产一倍;玉米、花生、油菜增产40%以上。钾肥补充不足,这是我市农业产量徘徊的主要原因之一。故应对我市土壤全面实施补钾工程。
  实施补钾工程应掌握两个原则: 一是在缺钾土壤中补钾不择作物,即在缺钾土壤上种植任何作物都应增施钾肥。我市缺钾土壤主要为飞沙土、沙土;其次为两合土,再次为棕壤、黄壤等。二是在喜钾作物生长过程中补钾不择土壤。如棉花、烟草、薯类、瓜果蔬菜等喜钾作物,种在任何土壤上都应补施钾肥。
  实施补钾工程的主要内容与具体措施:一是因土因作物补钾。各地要根据土壤含钾状况,划片分等绘制“补钾工程”图。以图中所示土壤含钾量指导农户补钾;二是釆取无机肥与有机肥相结合的补钾措施。有机肥中含有丰富的钾,要求每年每亩耕地施优质有机肥2000公斤,返田秸杆200公斤以上。在此基础上,再补施化学钾肥。三要大力推行配方施肥。因配方肥料中都含有一定比例的钾,要求每亩每季作物施配方肥料50公斤以上。
  实验证明,实施补钾工程可以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据试验资料测算,每亩施15公斤氯化钾,成本23元(按日前零售价计算),可增产皮棉30公斤以上,产值348元,产值120元,产投比5.2:1;可增产油料50公斤以上,产值130元,产投比5.7:1。如果全市仅棉田普遍实施补钾工程,以60万亩棉田计算,一年可增产皮棉12000万公斤以上,增加纯收入1.25亿元。
  为了把补钾工程落实到实处,市政府通知各地必须加强对补钾工程的领导。要求县(市、区)成立补钾工程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的副县(市、区)长任组长,农业局长任副组长,农业生产资料公司经理、土肥站长等为成员。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确保补钾工程的全面实施。要将补钾工程的实施情况作为各级行政领导的岗位责任目标,定期检查评比。要增拨部分农业事业费,作为实施补钾工程的专款,从“九五”期末,每县按作物播种面积平均,每年每亩补施钾肥量达10公斤以上。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克孟
责任者

相关机构

淮阴市政府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