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仁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百户之印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文物志》
唯一号: 070135020220000806
作品名称: 宗仁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百户之印
文件路径: 0701/01/object/PDF/070110020220000035/001
起始页: 0192.pdf
分类: 其他
分类号: K877.6
主题词: 古印-中国

作品简介

此印是1974年1月在九台市庆阳乡庆阳村发现的,现藏于吉林省博物馆。印为方形,长方钮,边长6.5厘米,厚1.4厘米,通高7.3厘米。印文为八思巴字篆体,共17字,左行竖读,由左向右共分5行,第一、三、四行均为3个字。第二、五行均为4个字。 汉字对译为“宗仁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百户之印”。印背右侧竖刻的两行汉字,即为印文的对译,惟“之”字略而未译。印钮左侧由右向左第一行竖刻“中书礼部造”,第二行竖刻“至治三年正月日”。印钮上端长方形平面上刻一“上”字。 关于宗仁蒙古侍卫亲军的组建情况,《元史》卷一百三十六中有这样的记载:“延祐间,朔漠大风雪羊马驼畜尽死,人氏流散,以子女鬻人为奴婢。拜住以兴王根本之地,其民宜加赈邺,请立宗仁卫总之,命县官赎置卫中,以遂生养”。可见宗仁卫建立之初是带有救灾性质的。但建立起来之后,自然就和其它侍卫亲军一样,起“天子禁兵”的作用了。据《元史》卷八十六记载:“宗仁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秩正三品。至治二年,以亦乞列思人氏一百户,与所收蒙古子女通三千户,及清州匠二千户,屯田汉军二千户,立宗仁卫以统之、定置都指挥使三员,正三品;副都指挥使二员,从三品;……蒙古军千户所一十翼,千户二十员,百户一百员,弹压一十员,屯田千户所千户四员,百户四十员,弹压四员……”。此印当为行军千户所中的百户官印。据《元史》卷二十八记载: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二月已未“括马赐宗仁卫”,三月壬辰“给宗仁卫蒙古子女衣粮”。五月癸未“置宗仁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乙酉,拜住领宗仁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事”,八月“甲戌,筑宗仁卫营”。至治三年正月“甲寅,以宗仁卫蒙古子女额足百户,命罢收之”。由上述史料可知宗仁卫始建于至治二年,完成于至治三年正月。“至治”是英宗硕德八刺的年号。这颗印造于至治三年正月,当为宗仁卫初建时铸刻使用的官印。 据有关史料记载,元代百户的品级为从六品到从七品。印宽应为元代尺度一寸九分至一寸八分。明代人郎英曾说:“元尺传闻至大,志无考焉”。元尺的实物和具体记载其尺度长短的资料尚未得见。据考古界研究,元一尺约合37.4厘米。这颗印宽6.5厘米,按上述标准推定合元尺一寸八分,应为从七品官印,即下百户所百户用印。但按照那斯图《元八思巴字篆书官印辑存》中收集的35颗元代百户官印来看,上述推断尚不能作为定论。在这35颗官印中,印文中刻“上百户”字样的共有四颗,即成宗铁木耳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七月造的“管军上百户之印”,印宽6.7厘米;文宗图铁睦尔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造的“隆镇卫北口亲上军百户印”,印宽6.3厘米;顺帝(惠宗)妥懽帖睦尔至正十九年(公元1359年)十月造的“颖州等处义兵上百户印”,印宽6.4厘米。没有写明造印年代的“山东海宁等处义兵上百户所印”,印宽6.5厘米。印文中刻有“下百户”字样的共有两颗,即成宗铁木耳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造的“管军下百户之印”,印宽6.3厘米;至元十四年三月造的“隋州军处义兵下百户之印”,印宽6.2厘米。而没有记明造印年代的“临州等处军民百户之印”,印宽只有5.6厘米。从上述材料看,凡是印宽在6.4厘米以上的,都可能是上百户印,凡是印宽在6.3厘米以下的都可能是下百户之印。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文物志

《长春市志 文物志》

本文记述了长春市文物志的情况。其中包括古代遗址、近、现代遗迹、重要文物、表、大事记、附录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