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结核病情况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畜牧业志》
唯一号: 070134020220001204
专题名称: 长春市结核病情况
文件路径: 0701/01/object/PDF/070110020220000038/001
起始页: 0233.pdf
专题类型: 疾病

专题描述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所引起的家畜、家禽、野生动物及人的一种慢性传染病。该病分为牛型、人型和禽型等3个型。其特征是某些器官形成结核结节,继而结节中心干酪样坏死或钙化。 东北沦陷时期的1942年,长春市就有奶牛结核病史记载,当时在长春市区、德惠、九台县的869头牛中查出阳性牛6头,阳性率为0.6%。解放后,1951年结核检疫,受检奶牛369头,阳性35头,阳性率为9.49%。长春市郊区在1960年以前奶牛结核阳性率为6.83~22%。对检出的阳性牛因无条件作到隔离和处理,结核病疫情得不到控制。1973年长春市郊区检疫了1200头奶牛,检出阳性牛100头,阳性率为8.33%。长春市畜牧场西分场检疫了210头,检出阳性奶牛38头,其阳性率为18.1%,并有一名挤奶员感染了结核。1975年郊区的东风、五七、英俊、红旗等14个公社进行奶牛结核检疫,受检奶牛2631头,检出阳性牛513头,阳性率为19.5%。因对检出的病牛不淘汰、不隔离、病健奶牛混群放牧,同槽饲喂,在奶的处理上病健混合存放,不经消毒自由出售,因而造成疫病扩大和蔓延。1980年长春市郊区14个公社87个大队236个小队检疫牛4078头,检出阳性奶牛743头,阳性率为18.22%。结核阳性率最高的是奋进公社杨家大队畜牧场共有41头奶牛,全部是结核阳性牛。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畜禽疫病防治工作发生了根本变化,落实了“养、检、隔、封、消、处”的六字综合防制措施,使奶牛结核病发病率逐年下降。 从1980年至1987年的8年内下降8.71个百分点,长春市内3家国营奶牛场为了达到净化结核病牛的目的,在1982年以前将结核牛淘汰。长春市辖5县也于1985年以前把结核病牛全部淘汰处理。长春市区和郊区现患结核病牛已为数不多,只占奶牛存栏数的1.02%。 为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地做好结核病的检疫、隔离、扑杀和畜产品的统一加工处理,以及培育健康犊牛等工作,以促进畜牧业的发展,保障人民健康。长春市政府拟在3年内淘汰全部结核病牛,扑灭传染源,实现长春市无结核病奶牛,1988年已制定了“长春市净化结核病牛技术实施方案”。 从该病流行特点看,该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饲养条件差可促进该病的发生和传播。 对该病的预防,至今无理想的菌苗,唯一的方法就是检疫、扑杀病牛,培育健康牛群。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畜牧业志

《长春市志 畜牧业志》

全书翔实记述了长春市畜牧业发展的进程,全书七章,包括畜牧业志、畜牧业资源、畜禽产品及饲料加工、畜牧科技、畜禽疾病的防治及检疫、畜牧业机构。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