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韵大鼓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文化艺术志》
唯一号: 070134020220001160
专题名称: 京韵大鼓
其他名称: 京音大鼓
文件路径: 0701/01/object/PDF/070110020220000034/001
起始页: 0271.pdf
专题类型: 艺术

专题描述

京韵大鼓也叫京音大鼓,是由清朝末年流行于河北沧州、河间一带的木板大鼓演变而成。北京著名艺人张小轩,于1914年来长春作艺,将京韵大鼓传入长春。张小轩与刘宝全、白云鹏并称京韵大鼓之三大流派。他的演唱基功扎实,口齿利索,膛音好,低音宽亮,气力充沛,行腔苍劲,气势磅礴,擅唱金戈铁马曲目。在长春曾演出过他的代表作《华容道》、《灯下劝夫》等。当时报上评论他的演唱“韵调悠扬,与话匣(留声机)所唱无异”。本世纪30年代,时有外地艺人来长春演出,多与其它曲种同台和在电台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天津京韵大鼓演员姜美艳调入吉林省广播曲艺团,京韵大鼓始在长春正式落户。姜美艳幼学刘(宝全)派,唱腔婉转,表演细腻,台风大方,代表曲目为《大西厢》、《关黄对刀》、《马失前蹄》、《徐母骂曹》等。以后,她又拜著名京韵大鼓演员骆玉笙(小彩舞)为师改学骆派。骆玉笙、小岚云、阎秋霞联袂随天津市曲艺团来长春公演,使长春观众欣赏了不同流派的代表曲目,如《马鞍山》(又名《伯牙摔琴》)、《剑阁闻铃》、《丑末寅初》、《单刀会》、《探晴雯》,以及新作《光荣的航行》、《韩英见娘》等精彩演出。特别是骆玉笙的《剑阁闻铃》,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成舞台艺术片,更是曲艺界的一件盛事。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文化艺术志

《长春市志 文化艺术志》

出版者:长春出版社

本志上下年限为1881至1988年,从机构、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群众文化等方面记述了长春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历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