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图书馆
长春图书馆
机构用户
长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吉林琴书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文化艺术志》
唯一号:
070134020220001152
专题名称:
吉林琴书
文件路径:
0701/01/object/PDF/070110020220000034/001
起始页:
0267.pdf
专题类型:
艺术
专题描述
吉林省创建的地方新曲种。系打板说书形式,以扬琴为主要伴奏乐器,属琴书类。1958年,在中共吉林省委关于“发展自己的戏曲剧种,丰富文化生活”的号召下,吉林省广播曲艺团和中国曲协吉林分会,组织了由王充牵头,有乐亭大鼓演员张云霞、单弦演员阚泽良和弦师姚华文、卢宝元等参加的“新曲种”创作小组,以二人转曲调为基调,吸收一些东北民歌的旋律音型,以鼓曲的音乐结构和唱词格律为规范,进行吉林琴书的创制实践。第一个实验曲目《红娘下书》于1959年公演,获得初步成功。此后,又由王充作词,陆逵震、张云霞编曲,创作并演出了《大豆姑娘》、《秦士亮探宝记》、《水漫金山》等新曲目。《秦士亮探宝记》参加了1961年1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曲艺调演,被评为优秀节目,并到中南海怀仁堂向党和国家领导人作汇报演出。“文化大革命”期间,随着吉林省广播曲艺团的撤销而停止编演活动。1977年吉林省曲艺团成立后,吉林琴书又得到了进一步地培植与发展。在原有曲调基础上,又从一些东北民歌中采撷素材,拓宽声腔音乐,形成了〔文调〕、〔武调〕、〔拜年调〕、〔朝阳调〕、〔姐妹调〕、〔流水板〕等新曲牌。又陆续创作演出了《两捆鞋帮》、《三次约会》、《生命之光》等一批反映现实生活的新曲目,培养了后继人才。1985年中国曲协吉林分会召开“吉林琴书讨论会”,对吉林琴书的进一步完善进行了研讨。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文化艺术志》
出版者:长春出版社
本志上下年限为1881至1988年,从机构、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群众文化等方面记述了长春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历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