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特殊风味粘豆包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唯一号: 070134020220000506
专题名称: 长春市特殊风味粘豆包
其他名称: 粘面饽饽;粘饽饽
文件路径: 0701/01/object/PDF/070110020220000024/001
起始页: 0044.pdf
专题类型: 美食

专题描述

粘豆包(亦称粘面饽饽或粘饽饽)是满族传统主食,如今全东北普遍食用,尤为长春汉族所喜爱。其制作方法为:用黄米(黍子)磨成面,民间常先淘米,湿磨成浆,澄干做面团。再用赤小豆煮烂捣成糊状,加适量白糖做馅,外裹黄米面,做成粘饽饽,蒸食或烙黄面饼子,亦有用糯米或粘高梁面制做者,都香醇可口,各有风味。因“粘”与“年”谐音,常于过大年(即春节)时大量做粘豆包冻起储备食用。这种粘豆包有四大特点,粘、甜、香,又特别顶饿,所以农家除在春节前后食用外,亦在农忙季节(如种地、铲地)食用。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长春市志》

出版者:吉林文史出版社

编修地方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也是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生前所倡导的一项重要的文化建设事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地方志的编纂工作又重新提到日程,市委、市政府对此十分重视,加强领导,并给予多方面的支持。《长春市志》是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在编纂过程中,我们力求思想性、科学性与资料性的完整统一。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