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分水村传统习俗土地庙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唯一号: 070134020220000417
专题名称: 长春市分水村传统习俗土地庙
文件路径: 0701/01/object/PDF/070110020220000013/001
起始页: 0358.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土地庙至今,各自然屯的西边仍有土地庙或遗址,人死之后须报与土地。迄今农村尚存的治丧之习俗,概源于道教。民间称土地爷,管理一方土地生灵,渐渐被人演绎成祭祀场所。被理解为人死后的灵魂暂存一方的土地庙中,活着人一天三遍哭向土地,示为悼念,出殡前一天的下午日落前到土地庙送盘缠(路费)逝者家人手擎“引魂幡”,抬着供撰,风水先生振振有词,诵念起程奔向西天极乐世界的“路引”文告,内容大都某君出行,各路关隘大小鬼神提供方便,不得劫留或与之不便。从土地庙起程,男骑马,女骑牛(纸糊)一种平安,还要手执扁担(不能带铁勾),站在板凳上的一端,口称逝者名讳,面向西南,魂入西天。从此,灵魂不存土地,完成土地使命。已经先逝与后逝(指夫妻)合葬,需手擎用白纸做的“招魂幡”,这些陈旧的封建陋俗,几乎各地有异,政府虽屡禁而不止,况有增无减。土地庙的方位多在每个自然屯外的西边,也只有一处。解放前,有用砖砌的类似小屋,解放后都已拆除,近些年,村民多以方砖摆放支立,以示庙,2001年后赵家店屯西约100米处路北不知何人建一米多高,一米见方红砖土地庙,两侧写“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焚烧冥纸。分水村(除朝鲜族屯外)有六处土地庙。解放前的庙址,由于屯宅扩大,有的易址。各屯的土地庙多用青砖砌建,以此吊唁亡灵。解放后,人民政府实行殡葬改革,倡导移风易俗,取缔陋习,土地庙被拆除。但是民间的老人一旦过世,家人仍报庙于土地。根深蒂固的“报庙”丧俗在人们的心目中没有消除。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长春市志》

出版者:长春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本书共二十二章,分别记述了长春市分水村区划与建置、党政机构、农业、村办企事业单位及驻村单位、分水小学、前分水岭屯、腰分水岭屯、朝鲜族屯、人物、礼仪、习俗、谚语、歇后语、方言、民间传说、百岁寿星、长寿老人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分水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