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生活资料进口情况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唯一号: 070134020220000246
专题名称: 长春市生活资料进口情况
文件路径: 0701/01/object/PDF/070110020220000011/001
起始页: 0243.pdf
专题类型: 工业产品

专题描述

国家在重点进口生产建设所需物资的同时,根据各时期国内市场情况,也进口一些人民生活需要的消费资料,通过商业、粮食系统内部分配,投放市场。50年代到60年代,分配到长春的进口生活资料主要有棉布、呢料、毛毯、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照像器材、小五金、照像机、收音机、皮鞋、皮帽、砂糖、香烟、西药、药材、乐器、干鲜果、高级糖果、化妆品、粮食等。这些商品有些是当时国内不能生产,如照像机、钢琴、小提琴、部分西药、手表等;有些是为补充国内供应不足,安排市场,如呢料、粮油、砂糖等;有些是为增加花色、品种和档次,改善人民生活,如高级呢料、高级针织品、毛毯、化妆品等;有的则属于支援第三世界国家的进口商品,如伊拉克大枣、古巴糖等。当时由于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进口的商品主要来自苏联及捷克、罗马尼亚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有从瑞士、香港及第三世界国家进口的。随着我国农业、轻纺、化工、食品等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结构的变化,进口商品结构也随之发生很大变化。如70年代初开始,长春市商业系统接收的进口商品中有大量化纤制品,80年代进口商品中则有大量电视机、录像机等高级耐用消费品;电冰箱、电饭锅等家用电器;微机、电传机、复印机等现代化办公用品;高级化妆品、电动玩具、各种装饰品等。进口的商品主要来自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意大利、新西兰、瑞典及香港、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根据有关资料,1974年至1988年由商业系统分配给长春市的进口生活资料总值累计达9528万元。其中改革开放后的1979至1988年为9156万元,年均为915万元,比1974年至1978年的年均增加12.3倍。改革开放后,随着商业体制的改革,市场经济的发展,除商业系统分配和投放市场的进口物资大幅度增加外,商业企业和个体商业户通过各种渠道从全国各地购进大量进口商品,品种繁多,不计其数。 从上述进口的物资来看,建国后,长春市的进口物资主要是用在工农业生产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上。同时为改善市场供应,调剂供求,也适当进口一些生活资料。在进口商品比重中,生产资料大大超过消费资料。根据已掌握的资料统计,建国后直到1988年,长春市的进口物资约计14.3亿元,其中生产资料约13.3亿元,占93.3%,消费资料约近亿元,占6.7%,同旧社会恰成反比。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长春市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88年。记述了长春市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概况,包含对外经济贸易的兴起与演变、进出口贸易、技术引进、对外经济技术援助与合作、对外经济贸易机构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