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各种织物进口情况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唯一号: 070134020220000231
专题名称: 长春市各种织物进口情况
文件路径: 0701/01/object/PDF/070110020220000011/001
起始页: 0186.pdf
专题类型: 工业产品

专题描述

各种织物是长春历史上进口的大宗商品。包括绢、棉、毛织物,其中以棉布居多。在清末和民国时期,各种织物一直占居主要进口商品量的首位。棉布主要用于人们穿着和铺盖。当时虽有大量家庭手工机房,因生产力低,且布质粗糙,家织布主要用作衣服里、被褥里及制粉业用的面袋,人们穿用的机织布则多用进口的洋布和从关内购入的细布。清末后5年进口各种棉布和织物6.9万吨,年均1.3万多吨①。进入民国后,随着豆谷登市产区的扩大,进口量相应增加。民国时期共进口29.3万吨,年均1.4万吨,比清末时期增加7.7%①。其中长春城内消费占37.2%,扩散到经济区域的占62.8%②。1912年至1919年进口量占南满三港进口到货发出量的48.5%③。沦陷时期,随着统制贸易的实施和长春经济圈的缩小,进口量随之减少。1932年至1938年平均进口8007吨,比民国时期减少43.8%,占主要商品进口量退居第六位④。国民党统治时期的1946年和1947年平均仅进口2850吨,比沦陷时期下降44.4%⑤。 由于棉布及各种织物占三港进口量比重较大,各国竞销激烈。19世纪60年代,首先进入长春市场的是美国布,其次是俄国、英国、荷兰、土耳其等国棉布,以美国布占优势。中东路通车后,俄国、德国、英国的薄纱、毛织物进入长春。日俄战后,日货开始进入。特别是日商借第一次欧战爆发之机大力倾销,并占有垄断地位。根据有关资料,1908年长春进口的棉布中日货占19.6%,其他外国货占80.4%⑥。到1918年日货则占99.9%,其他外国制品仅占0.1%⑦。到1922年在长春的日本进口棉布及织物贸易商社达20户之多,其中资本雄厚的三井洋行、东棉洋行、日棉洋行等6户从事棉布及织物进口的主要贸易商在长春的从业人员就达148人⑧。欧战以后,英、俄、德等国制品再次进入,同时由于中国掀起抵制日货运动,关内产品也大量进入长春市场,日货进口又逐渐减少。到1926年日货比重下降到46%,其他外国制品回升到17.2%,中国关内产品占36.8%⑨。沦陷后长春的棉布市场基本被日本独占,1937年以后因日本国物资短缺,进口的日货基本上都是更生织物。国民党统治时期的进口棉布及棉制品基本上是美国货。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长春市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88年。记述了长春市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概况,包含对外经济贸易的兴起与演变、进出口贸易、技术引进、对外经济技术援助与合作、对外经济贸易机构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