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郊区鹿鸡养殖情况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唯一号: 070134020220000084
专题名称: 长春市郊区鹿鸡养殖情况
文件路径: 0701/01/object/PDF/070110020220000006/001
起始页: 0178.pdf
专题类型: 动物

专题描述

郊区农户历来家家养鸡,一般户养5~7只,多者10几只,全区养鸡总数在10万只左右。1983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出现养鸡专业户、重点户,加之笼养鸡的采用,使养鸡业有了迅速发展。到1985年,全区笼养鸡已达104万只,其中专业户养鸡34万只,千只以上的72户。1986年春季一度出现卖蛋难,农民养鸡积极性受到影响,区委采取稳定饲料价格,与市内大单位挂勾等措施,使养鸡事业出现了稳定发展的好势头,全区养成龄蛋鸡150万只,养肉食鸡25万只。1987年在蛋鸡稳定在150万只的情况下,肉食鸡发展达到50万只,四年平均每年向长春市提供鲜蛋1000万公斤,肉食鸡20万只。1988年全区养鸡业发展较快的大南乡是郊区养鸡业的一个典型乡。1984年至1987年4年实践,基本形成“五配套”的产业模式,即良种繁育、饲料生产、疫病防治、科技示范、鲜蛋销售一条龙配套服务体系。1987年大南乡“五配套”产业模式被列入吉林省星火计划。1988年大南乡制定出“以养鸡为龙头,搞粮食转化,为城市提供肉、蛋”的养鸡模式。全乡1411户养鸡62.54万只,其中蛋鸡24万只,向城市提供鲜蛋286.7万公斤,肉鸡38.54万只,创产值3704.4万元,纯利润747.5万元。 1983年以来,郊区委、区政府大力加强笼养鸡服务工作和建立健全“五配套”的服务体系。一、建立良种体系,全区成立10个种鸡场,15个孵化场,实现了笼养鸡良种化。二、建立饲料体系。10个乡镇均有饲料加工厂、年生产饲料5500吨。三、建立科学培训体系。区、乡(镇)成立养鸡学会,到1985年全区有一万多人次参加笼养鸡学习班,区广播电台举办科技讲座,区科协印发了《孵化技术》、《育雏技术》、《蛋鸡的饲养管理》、等资料书20万册,同时树立140户笼养鸡示范户。四、建立供销体系。各乡、村都有服务组,负责进雏、供料、销售等工作。五、建立防疫体系,各乡(镇)有防疫站,村有防疫组,社有防疫员,送药上门,服务到家。 1986年,区委、区政府一方面抓自有种蛋的孵化,全区开动65台孵化器,孵化鉴别雏52万只。大南乡新兴村刘家学房屯,全屯有32户农民用土办法孵化家禽20多万只;另一方面,从华春禽业联营公司,公主岭等地购进鸡雏48万只,同时组织技术人员到村屯传播育雏技术,提高了鸡雏的成活率,促进了养鸡事业的发展。到1988年底,全区养鸡户4.5万个,户均养鸡20只,鸡存栏90万只,销售鸡蛋1000万公斤,经济效益2000万元,人均收入近百元。

知识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长春市郊区志》

出版者:吉林文史出版社

本志取事从清朝嘉庆五年(1800年)长春厅建制始,下限至1988年。设有概述、大事记、建制沿革、自然环境、人口、林业、水利、电力、交通邮电等栏目。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郊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