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郊区奶牛养殖情况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唯一号: 070134020220000077
专题名称: 长春市郊区奶牛养殖情况
文件路径: 0701/01/object/PDF/070110020220000006/001
起始页: 0176.pdf
专题类型: 动物

专题描述

郊区饲养的奶牛有黑白花和黄白花两种,以黑白花奶牛为主,其特点是体型大、健壮、结构匀称,产奶量高。1949年养奶牛104头,到1953年存栏数增加到766头。1958年人民公社化以后,绝大部分奶牛由集体饲养,社员个体养牛为数很少,“文化大革命”中个人养牛受到限制。1982年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奶牛也从集体的大院走入社员的家门。1983年全区个体饲养奶牛1696头。1984年底,全区养奶牛户1055户,养奶牛2798头,其中,专业户234户,养奶牛866头。1985年以后,农民商品经济意识进一步增强,奶牛饲养有大幅度发展,年末存栏数3927头,向市场提供鲜奶982万公斤。1988年全区奶牛存栏4308头,比1987年增加1093头。 养奶牛专业户一般养2~5头,每头牛奶期产奶2500公斤左右,收入1000元左右,有些重点户,已有相当规模,收入也很高。兴隆山镇郊二社农民贾永昌,1983年养8头奶牛,年收入5000元。1984年从长春市食品厂的奶牛场买进14头奶牛,年底发展到22头,年收入1.5万元。1985年发展到27头,年末存栏25头,纯收入2.4万元。贾永昌养牛讲科学,经常更新牛的品种。挤奶、给料、供水、清粪尿都实行科学化。根据奶牛的不同生长期,配制全价饲料,喂牛三定:定时、定量、定温。注意牛舍卫生,经常打扫消毒,坚持防疫,有效地防止了传染性疫病。由于他用科学方法养牛,使奶牛体壮无病,产奶量高,每头牛日均产奶25公斤以上。

知识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长春市郊区志》

出版者:吉林文史出版社

本志取事从清朝嘉庆五年(1800年)长春厅建制始,下限至1988年。设有概述、大事记、建制沿革、自然环境、人口、林业、水利、电力、交通邮电等栏目。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郊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