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清真寺

知识类型: 地理名称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文物志》
地理名称: 长春清真寺
唯一号: 070133020220001155
文件路径: 0701/01/object/PDF/070110020220000035/001
起始页: 0173.pdf
地名类型: 经济文化区
层级分类: 遗址
隶属: 长春市

参考方位

位于今南关区长通路北侧的清真寺胡同内。北面与长春监狱相邻,西面及南侧一部分与长春电焊条厂一墙之隔。

介绍

长春清真寺位于今南关区长通路北侧的清真寺胡同内。北面与长春监狱相邻,西面及南侧一部分与长春电焊条厂一墙之隔。 该寺是长春市建筑年代较久,规模较大,具有民族风格的宗教建筑,是吉林省重点保护和开放的清真寺之一。 清·嘉庆年间,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民,陆续由关内迁来长春居住。清·道光四年(1824年),回民捐款,集资修建清真寺,早期位于城内东三道街。随着城市的扩大,人口的增加,原寺规模较小,于同治元年(1862年),迁移现址重建。后经1864—1919年两次大规模扩建,清真寺的规模和设施日益完善。现占地50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礼拜殿、望月楼、对厅、教长室、沐浴室、清真女寺等。 寺院围墙环绕,寺内古木参天。坐西向东的望月楼、礼拜殿,由三个勾连搭式屋顶和一座六角亭式建筑组成。望月楼西侧刻写“清真寺”三个大字。亭楼系伊斯兰教特有建筑,是穆斯林用以观看月亮出没,宣告斋戒时日之地。礼拜殿采用仿古木结构形式,彩绘花卉及几何图案,带有浓厚的伊斯兰教建筑装饰风格。殿内木板铺地,是诵经礼拜之地。礼拜殿东面相对的称对殿(也称对厅),系寺内礼宾室及讲学堂。北面教长室系阿訇工作、学习、居住之地。后面为清真女寺,因年久失修,现已不能使用。 长春清真寺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创办清真小学,位于西三道街西馆胡同,高、初级各一班,学生100多人。后又创办清真小学于二道河子(现长春市六中校址)。 “文化大革命”期间,长春清真寺一度被101中学占用。1979年落实民族、宗教政策,学校迁出,政府拨专款修缮,恢复原貌,并修建了女沐浴室等。每逢伊斯兰教节日,寺内举行宗教活动,省、市领导人都来清真寺向广大回族和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贺节。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文物志

《长春市志 文物志》

本文记述了长春市文物志的情况。其中包括古代遗址、近、现代遗迹、重要文物、表、大事记、附录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