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旧址

知识类型: 地理名称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文物志》
地理名称: 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旧址
唯一号: 070133020220001132
文件路径: 0701/01/object/PDF/070110020220000035/001
起始页: 0155.pdf
地名类型: 经济文化区
层级分类: 遗址
起始年代: 1933年
隶属: 长春市

参考方位

在今长春市新发广场西北侧,斯大林大街47号。

介绍

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旧址,座落在今长春市新发广场西北侧,斯大林大街47号,现为中国共产党吉林省委员会办公楼。这座楼建于1933年,建筑面积15276平方米,占地面积342212平方米,为日式建筑,钢筋框架结构,顶部为铜瓦铺盖,主体建筑地上四层,地下一层,西侧另有关东军司令官官邸,现为松苑宾馆,北面备有车库。 1919年关东军司令部在旅顺成立,1932年从沈阳迁至长春,在日本驻长春领事馆办公(即今吉林省政协大院)。1934年关东军司令部迁至新建大楼。关东军司令部是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实行殖民政策的最高权力机构,是镇压和屠杀中国人民的大本营。它对扶植卖国集团成立亲日傀儡政权,进而吞并中国东北起着重要作用。 “九·一八”事变前,关东军拥有1个师团和6个独立守备队,共10000余人,主要驻扎在长春到旅大、沈阳至安东(今丹东)的南满铁路沿线,伪满洲国成立后——溥仪与日本关东军司令官的秘密换文和“日满议定书”中都规定,伪满洲国的“国防和治安”委诸日本,“所需经费”则由伪满政府负担,“日本国军驻于满洲国内”。关东军的任务,一是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一是积极准备进攻苏联。因此兵力不断增加,除原驻部队外,第二十师团、第八师团、第十师团、第十二师团、第六师团、第十四师团、第九师团、第七师团、第四师团、骑兵集团、第十六师团、骑兵第三旅团、装甲兵团等都曾调到东北。1940年,平时驻扎部队已达12个师团。1941年7、8月间,实行所谓“关特演”,关东军号称100万人。当时部队是甲级编制,每个师团达5万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南洋各地节节失败,关东军陆续被抽调。1944年,关东军再次增兵,从中国关内各战场和日本国内抽调大批师团到中国东北,1945年,关东军又增至70余万人。另外,由于在东北各地居住着数以百万计的日本人,因而有相当大的预备力量。 沦陷14年间,关东军一直进行进攻苏联的战争准备,并于1938年和1939年,先后两次挑起著名的张鼓峰事件和诺门汗事件,结果均以失败告终。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关东军司令部大楼由国民党军队接收。1948年长春解放后,此楼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九航校使用。1955年至今,一直由中国共产党吉林省委员会使用。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文物志

《长春市志 文物志》

本文记述了长春市文物志的情况。其中包括古代遗址、近、现代遗迹、重要文物、表、大事记、附录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