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宝山事件遗址

知识类型: 地理名称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文物志》
地理名称: 万宝山事件遗址
唯一号: 070133020220001123
文件路径: 0701/01/object/PDF/070110020220000035/001
起始页: 0142.pdf
地名类型: 经济文化区
层级分类: 遗址
隶属: 长春市

参考方位

位于今德惠县万宝山和三胜两乡交界处的马家哨口。

介绍

万宝山事件遗址位于今德惠县万宝山和三胜两乡交界处的马家哨口。 1931年7月2日,在原长春县三区万宝山(现属德惠县)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万宝山事件”。“九·一八”事变爆发前,日本帝国主义者挖空心思寻找出兵东北的借口,挑拨中朝两国人民关系,蓄意制造了这次大规模的流血事件。 1931年初,在日本驻长春领事馆的授意和怂恿下,汉奸郝永德成立长农水稻公司,租得万宝山地区姜家窝堡农民所有的生荒熟地500垧,转手租给李升薰等九名朝鲜侨民改为水田。为了从25公里之外的伊通河取水灌溉,他们在伊通河的马家哨口截流、垒坝,并强行在附近农户的土地上挖掘水渠,毁田40余垧,并给两岸低洼处的7000余垧良田造成洪涝威胁。 当地农户出面阻拦挖渠筑坝,日本驻长春领事馆却指使日本警察干预。6月31日,万宝山一带受害农民500多人在万宝山召开“反对日本警察唆使韩民筑坝大会”。会上做出议决:除催请官府进行强力交涉外,由大会推举的会长、干事联合受害村庄,按户出工,集体填渠平坝。7月1日当天,300多受害农民,不惧日本警察的威胁,填平水渠1000多米,拆毁用柳条编筑的水坝。 7月2日上午7时许,中国农民400~500人,手执铁锹、镐头前往马家哨口,继续平渠,许多农民携带土枪,准备自卫。这时,马家哨口已集结日本武装警察50多人,便衣警察十几人,上午8时许,日本警察突然对中国农民实行血腥镇压,有的农民当场被日本警察打伤。日本警察向中国农民开枪射击,中国农民跳入壕沟,开枪反抗。下午3时,日本领事馆派守备队骑兵50名赶到万宝山,协助日本警察到各村乱捕乱抓,抓走十五六名农民,严刑拷打,灌煤油、辣椒水,并强行收缴中国农民的自卫枪支,第二天才将被捕农民放回。由于日本警察气炎嚣张,肆无忌惮地闯入民宅抓人,致使马家哨口前村于泽家正在分娩的孙媳妇于马氏,因受惊吓,造成母子死亡。随后,长春县政府派300名警察保卫队到马家哨口,中日双方形成军事对峙。 万宝山事件发生后,日本方面编造耸人听闻的消息,在朝鲜各地日文报纸上发表,同时又特急电告朝鲜汉城的报纸发行“号外”,说什么“800农民与200朝鲜侨民发生冲突,朝鲜侨民受伤累累”,“朝鲜侨民处境危急”,“朝不保夕”,煽动反华,以至在朝鲜国内酿成“迫害华侨案”,华侨被残杀者500余人,伤者2000余人。 当时,国内舆论大哗。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蔡元培先生发表了题为《万宝山事件及朝鲜排华惨案》的重要报告,代表中国人民发出了正义的呼声。国内各报分别发表《万宝山日警之鬼蜮》、《万宝山事件真相》等等文章,痛斥日本帝国主义的罪恶行径。经中国政府出面交涉,日本不得不同意撤走日本警察,但谈判未获结果。不久,“九·一八”事变爆发。 在“万宝山事件”遗址处,当年挖掘的水渠痕迹,现在仍清晰可辨。虽然马家哨口朝鲜侨民所建的第一道闸门已荡然无存,但仍留有土基豁口。北300米处,尚存第二道闸门水泥基座,它南北方向放置,长10米,中间有1米宽豁口,上宽1米,下宽2米,呈梯形,高出地表0.6米。这就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侵略中国东北而制造的“万宝山事件”遗留的罪证之一。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文物志

《长春市志 文物志》

本文记述了长春市文物志的情况。其中包括古代遗址、近、现代遗迹、重要文物、表、大事记、附录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