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图书馆
长春图书馆
机构用户
长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老河深靺鞨墓葬
知识类型:
地理名称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文物志》
地理名称:
老河深靺鞨墓葬
唯一号:
070133020220001107
文件路径:
0701/01/object/PDF/070110020220000035/001
起始页:
0113.pdf
地名类型:
经济文化区
层级分类:
陵墓
介绍
老河深靺鞨墓葬为老河深遗址地层堆积的最上层,共发现墓葬37座。墓葬有三种类型:土坑竖穴石棺墓、土坑竖穴木棺墓、土坑墓。有一座木棺墓叠压在一座石棺墓之上。所以,从时间上看,石棺墓有可能早于木棺墓和土坑墓。三种类型的墓中,以土坑墓数量为最多,但随葬品极少,有的甚至没有随葬品。木棺墓和石棺墓中有少量简陋的陶器、甲片和小铁削之类的器物。这是一处贫困的平民公共墓地。 这处墓葬的葬式为仰身直肢,有完整骨架者极少,头向无规律,但东西向较多。 石棺墓、木棺墓、土坑墓均有几座被火烧过,有的墓内存有较大面积的较厚的红烧土,烧过的骨骼多呈块状,灰白色,断面有很多小孔。 在二次葬中,最令人注意的是一座土坑墓,墓中遍存红烧土和木炭,烧过的肢骨凌乱,反映出迁葬后再经火烧的习俗。 在这为数不多的墓中,反映出当时的火葬、二次葬和二次葬后再行火葬等习俗。这种纷繁复杂的现象,正是当时不同部族或同一部族受到外界的强烈影响而发生葬俗变化的反映。这处墓葬随葬品种类较少,器型较单一:有陶器、铁器、铜器和玉器。陶器以罐为多,主要器型是双唇长身罐。这种器物具有鲜明的时代及民族特点,是大家公认的判别文化类型的典型器物。陶器火候较高,手制,夹砂,大部分器形不甚规整,有一件轮制的灰色细泥质陶罐,是陶器群中的佼佼者,这表明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器物经过特殊处理,但整个陶器的制作水平较低。 铁器多为铠甲片、小铁刀,铁镞较少。铁器锈腐严重,有的难以确定名称。铜器是些扣、泡、钏、环之类,数量很少。银器为装饰品,一钏一环。还出土少量玉器,扁环形,质地细腻,洁白晶莹。 这里出土的双唇长身罐,与黑龙江东宁团结遗址、吉林敦化六顶山渤海墓地、吉林永吉杨屯大海猛遗址上层的陶罐大体相同,说明同属一个时期同一民族的文化。考古学界将渤海遗物,以文王大钦茂迁都上京(黑龙江宁安县渤海镇)为界,以前为早期,其后为晚期。上述遗址的年代为早期。因此,老河深遗址的上层遗存的年代,为相当于渤海早期,约在公元七世纪初到八世纪中叶以前,也就是大钦茂迁都以前。 从墓葬的形制、葬俗以及有特点的随葬品表明,它的主人是隋唐时期生活在第二松花江中游的古老民族靺鞨族的一支,具体的说应是粟末靺鞨人。据《北史·契丹传》记载:靺鞨族的祖先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肃慎族,到汉时称挹搂,魏晋时称勿吉,隋唐时期称靺鞨。共分七部,其名为粟末、白山、伯吐、安车骨、拂涅、号室、黑水。据考证,粟末抵太白山下与高丽接,依粟末水以居。太白山为今长白山,粟末水即今松花江北流段,粟末部系因水为号。因此,粟末部应分布在今第二松花江北流段两岸,老河深上层墓葬的主人,就是粟末部的一部分。 从随葬品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尚不发达,虽然有铁器,但仅限于武器,表明当时社会还是以渔猎为主,农业、畜牧业尚未成为经济的主要支柱。这恰好是靺鞨人在渤海建国前及建国初期经济发展的情况写照。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文物志》
本文记述了长春市文物志的情况。其中包括古代遗址、近、现代遗迹、重要文物、表、大事记、附录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