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园子古城

知识类型: 地理名称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文物志》
地理名称: 梨树园子古城
唯一号: 070133020220001086
文件路径: 0701/01/object/PDF/070110020220000035/001
起始页: 0094.pdf
地名类型: 经济文化区
层级分类: 遗址

参考方位

位于德惠县大房身乡梨树园子村城子下屯后漫岗南坡上。

介绍

梨树园子古城址,位于德惠县大房身乡梨树园子村城子下屯后漫岗南坡上。漫岗呈东北、西南走向,高出地表35米左右,其西有小溪,东岗下沐石河支流由南向北缓缓流去。 该城方向46度,城墙为夯土结构,城址平面为长方形,经实测,东西城墙各长392米,南北城墙各长340米,周长为1464米。由于年深日久,城墙破坏严重,南墙为路所占,西墙已成为耕地,只有东墙和北墙各有一段残垣可见。现高1~2米。东南角楼已被山水冲毁,西南角楼也已破坏。东北、西北角楼高2.5米。据当地群众讲,此城有南北二门。城内、外都已辟为耕地。1960年普查记载,当时城址四周可见护城壕痕迹,现已无法辩认,只有个别地段略低于地表。 城内外地表散布着大量青砖残片、布纹瓦、陶瓷碎片,在古城内东南部尤为集中。陶片火候较高,多为灰色、黄褐色,有轮制的盆、罐口沿及红褐色钵的底部残片,还有乳白色和淡黄色小开片瓷碗残片。征集到铜牌饰1件,海兽葡萄镜1面(已残),并先后出土多方铜印。据《满洲古迹古物名胜天然纪念物汇编》记载,此地1936年12月发现铜印1方,该印二寸见方,中央有柄高一寸,正面刻“上京留守司印”,背刻“泰和酉年正月礼部造”字样。《历代官制概略》记载:“金代以会宁为上京,置上京留守司,以留守兼本路兵马都总管”。1982年9月份又发现“拽挞懒河猛安之印”、“盔烈可乌主谋克之印”、“应辨所印”等3方铜印,据《历代官制概略》载:“在阿骨打建立金国的前一年(1114年),又规定三百户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猛安,称之为千夫长,谋克称为百户长。……金熙宗以后成为军事编制、生产单位和地方行政机构三位一体的封建组织”。这些铜印的出土,对研究金代行政、军事的设置和管辖,及此城所建年代都提供了很重要的资料。 据群众讲,每当大风、大雨过后,农民都能在城内拾到“开元”、“大观”、“崇宁”等唐宋铜钱。还拾到铜镯、铜镜、金碗、金条。从这些遗物不难看出当时古城内经济繁荣、商业兴旺的景象。 1983年12月在城子下屯征集到1件符牌。通长3.4厘米,宽2.15厘米,厚0.2厘米,银质浇铸而成。牌面铸契丹文字,字迹工整,线条丰富有力。 古代的符牌起源很早,战国时期就有虎符。符牌是皇权的象征,是行军作战、调发兵马和掌握地方兵、刑、钱、谷的凭信物。《辽史》志三(915页)有关于符契的记载:“银牌二百面,长尺,刻以国字,文曰‘宜速’,又曰‘敕走牌’,国有重事,皇帝以牌亲授使者,手扎驿马若干。驿马阙,取它马代。法,昼夜驶六七百里,其次五百里,所至如天子亲临,须索更易,无敢违者。使回,皇帝亲授之,手封牌印郎君收掌”。此牌上的文字尚未辨识,契丹文有大、小字之分,通过和辽宁白塔子辽皇陵出土的道宗和懿皇后衰册刻面上的文字对比来看,应属契丹小字。这块符牌的出土,对研究辽代文字、历史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此物现存吉林省博物馆,为一级藏品。 城东岗下洼地,有一大土堆。土堆上发现较多砖、瓦残件和陶瓷碎片,可能是一处建筑遗址。 根据古城出土文物之丰富、金代铜印之多为证,可以断定此城是辽金时期军事、生产和地方行政的中心。 1960年和1983年普查中,在此城内外,均发现红色夹细砂陶鼎、鬲足残片,说明原始社会时期就有人在这里活动。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文物志

《长春市志 文物志》

本文记述了长春市文物志的情况。其中包括古代遗址、近、现代遗迹、重要文物、表、大事记、附录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