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金塔古城

知识类型: 地理名称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文物志》
地理名称: 万金塔古城
唯一号: 070133020220001079
文件路径: 0701/01/object/PDF/070110020220000035/001
起始页: 0085.pdf
地名类型: 经济文化区
层级分类: 遗址

参考方位

位于今万金塔乡政府所在地。

介绍

农安县城东北30公里处万金塔乡有一座古城旧址,据考证,它就是900多年前的辽代祥州。 古城位于今万金塔乡政府所在地。东南2.5公里处是由西南向东北蜿蜒流去的伊通河,地处略有起伏的漫岗上,周围良田沃野,平展无垠。长白国防公路从古城中心东西穿过。 根据实际勘测,古城平面近正方形,方向360度,周长3222米。东城墙长820米,南城墙长800米,西城墙长810米,北城墙长792米。城墙为夯土板筑,虽历经沧桑,受到破坏,但至今夯窝仍清晰可见。四面城垣,除西墙已作公路,其余三面遗迹犹存,保存较完整,南墙尚高出地表0.5米左右,东墙和北墙残高0.80米左右。北墙外尚有护城壕遗迹。在四面城墙正中备有一门,西北角还有一小门,东西二门基本上在一条直线上;北门址现为一豁口,宽7米;南门址保存完好,在门址两侧各有一漫圆土包,土包向前延伸,形成两边高中间低的斜坡通道,门宽7米,通道宽5.3米。四隅角楼,现已破坏殆尽,从东南角楼处2米深的坑壁断面观察,其基部系用粘土掺沙分层夯筑。 在古城北门外东北方向约100米处,有一高6~7米的大土包。相传是一座塔基,万金塔地名的由来即得之于此。1968年4月修战备公路时,在土包下发现了塔基和“地宫”(详见第一章第五节(二)万金塔塔基)。塔是佛教建筑,古塔和古城往往相提并连,常作为统一的建筑布局。塔基内出土的遗物证明,万金塔基建于辽圣宗以后即辽兴宗、道宗时期。这就确定了万金塔古城建置的下限应当在兴宗时期。 在古城内西北隅,有一直径21米的圆形夯土台基,现高出地表0.70~1.20米,上面堆积大量红烧土块、炭渣和白灰等建筑材料。有青砖、筒瓦、花缘板瓦和兽面瓦当等,皆为青灰色,火候高,质地坚固细腻,体积硕大厚重。兽面瓦当底面平整,边缘宽厚。板瓦的边缘有用手指捺出的波状纹饰,沿面压印有凸条、方块或菱格组成的图案花纹,均属典型的辽代瓦件。根据方位和出土文物推测,此处是辽代寺庙遗址。 如今在古城遗址内,地表上青砖、布纹瓦残块和陶瓷残片俯拾即是,尤以陶片为多。陶器肩部或腹部饰有短线、长线或三角形篦齿纹饰。器形以罐、壶为主,瓷片多为白瓷,釉色白中泛黄,施釉不匀,有流釉或釉不到现象,多系碗、盘、碟之类的辽代遗物。 在距古城西北2公里的傅家屯,先后发现200余个骨灰罐和石棺、墓穴,是与古城同时代的一处古墓群。这处范围较大的墓群,很可能是万金塔古城附近的平民墓地。1956年,在古城内牟家屯出土一陶瓮,内盛铁锅、铧、铡刀、斧、镐等农具及小石磨、浅绿釉鸡腿罈,霍家屯出土有敞口矮圈足白瓷碗,东关屯出土有茶色釉罐,华家屯出土有肩饰绳索纹的黑釉瓮等,这些说明古城当年曾是村廓相连、人烟稠密的繁华之地。 如今,万金塔一带由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农安重点粮区之一,同时是农安农副产品的集散地。过去,由万金塔东北行,经榛柴岗、高家店,至小城子乡之小城子古城(辽益州),可直抵松花江畔。往东,经靠山屯可直达新城村的广元店古城(辽宾州)。据当地老人介绍:早年伊通河水势很大,可放筏行船,在今万金塔南宋家船口处曾设有码头,以往由农安沿伊通河顺流而下,东南通往德惠,向北沿松花江可达扶余,它是沟通农安、德惠和扶余三县的水运中转站,这样便利的水陆交通,难怪成为元代乃至明、清诸驿道的交通枢纽。 据《辽史·地理志》记载:“祥州,瑞圣军节度,兴宗以铁骊户置”。由于这里东蔽宾州,北控益州,西通黄龙府,既是拱卫黄龙府的前沿要地,又是南北交通枢纽,地位十分重要,所以设治之后即与宾、信二州一样,在兵事上隶属黄龙府都部署司管辖。 《元一统志》云:“祥州在宾州西南”。《中国历史地图集》记载:“祥州当求之于农安东北伊通河北岸的古城”。清代学者曹廷杰在《东三省舆地图说》“得胜陀瘗碑记”中明确指出:“托色贝勒寨在今农安城东六十里的万金塔地方”,托色贝勒寨系清代女真语,营寨之意。金代称托撒孛堇寨,即祥州之地。 根据诸多史料和古城一带出土文物考察,进一步印证了万金塔古城是辽代祥州的可靠性。 祥州在军事上的显赫地位,在金军进攻黄龙府时表现最为明显。1114年9月,阿骨打会诸路精兵约2500人,于涞流水(今拉林河)下游起义,首战攻陷辽之东北重镇宁江州,再战攻下出河店后,直奔黄龙府。杨宾在《柳边纪略》卷四收录的完颜娄室碑文中有生动的描述:“太祖将进取黄龙,召诸将议方略,王(娄室)进曰:黄龙,辽之银府,所以围边者,拒守甚坚,若不行额其巡属,使绝外援,则未易可拔”。为“使绝外援”,首先在黄龙府周围城镇,如宾、祥、益等州拉开了战斗序幕。 金代,废祥州,这里被称为托撒孛堇寨,是交通线上一大重要驿站。元时,驿站从大都(今北京)直到祥州,再从这里伸向四方,祥州在联系南北交通上起着重要枢纽作用。1981年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新巴虎左旗出土的“祥州站印”,为此提供了实物资料。到了明清时代,祥州仍未失去东北地区一大交通枢纽的地位。一直到东清铁路建成后,祥州之盛况,方始见衰。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文物志

《长春市志 文物志》

本文记述了长春市文物志的情况。其中包括古代遗址、近、现代遗迹、重要文物、表、大事记、附录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