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图书馆
长春图书馆
机构用户
长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林家坨子遗址
知识类型:
地理名称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文物志》
地理名称:
林家坨子遗址
唯一号:
070133020220001069
文件路径:
0701/01/object/PDF/070110020220000035/001
起始页:
0072.pdf
地名类型:
经济文化区
层级分类:
遗址
参考方位
位于农安县黄鱼圈乡六里半村西2.5公里的林家坨子屯西北部的沙坨子上。
介绍
林家坨子遗址位于农安县黄鱼圈乡六里半村西2.5公里的林家坨子屯西北部的沙坨子上。坨子高出地面2米,东、南两侧150米处为人工水渠,北100米处为第二松花江江汊。遗址范围东西长100米,南北宽20米,地表散布大量陶器残片,有鼎足、器耳、蚌壳等。 陶片数量较多的为夹砂红褐陶,仅见少量夹砂褐陶或灰黑色陶。胎内所含砂粒虽较粗,但分布均匀,显然未经过淘洗。有的陶片还含有少量云母或风化了的石英粒。可辨器形有鬲、鼎、罐等,均为素面。器耳仅见桥状、瘤状两种。有的鼎底有附加泥条脱落痕,制法为手制,采用泥圈套接法,器壁较厚,表面经过打磨,较为光滑。从采集的鼎足和素面红褐陶片看,鼎足呈圆锥状、方锥状或扁状,上部多有榫头,足身修长,较为规整。其中陶纺轮1件,系夹砂褐陶,孔为对穿,直径4.2厘米,孔径0.6厘米,厚0.5厘米。此类陶器与西团山文化遗址及墓葬中常见的同类器物大体相同。 另一种泥质或砂质的褐色陶,其中施纹的和涂红衣的陶片较多,素面陶极少,主要器形有罐、鬲、壶、碗等。纹饰以篦点纹组成的三角形、菱形等几何图案为突出特征,另有少许指甲纹、锯齿纹等。鬲一般通体饰绳纹,有粗细之分。1984年,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师生在此地采集到1件长颈鼓腹壶(泥质素面褐陶,手制,比较粗糙)。此遗址应属松嫩平原分布甚广的汉书文化遗存。 遗址附近还发现形状不规整的钝头圆锥形鬲足,圆柱状豆柄,横剖面为圆形的桥状耳。陶质较粗糙,器表不平整,有的饰有绳纹。此类器物与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师生1974年在农安田家坨子发掘的出土遗物基本相同,与吉林市郊古代遗址的“文化三”有密切联系。其中还有一种与王公坨子遗址、黑鱼泡遗址中所含的“第三种类型”相同的陶片,数量虽然不多,但是却以其自身特殊的纹饰、陶质和器形而引人注目。采集的1件泥质褐陶陶片,颈部有两圈并列凸起棱,棱脊尖锐。另1件为夹细砂灰褐陶的桥状耳,耳上部有一排小孔,下部是由小孔下未穿透时凸出的乳丁纹饰。陶片最突出的特点是:泥质或夹砂陶片上,锯齿状附加堆纹距口沿一般3~4厘米,而砂质陶片却只有1.5厘米左右。此类陶片器表不规整,火候高低不等,质地较松散,呈浅褐色。这种陶片虽不多见,但与勿吉靺鞨陶器有很大相似之处。 在该处地表采集到的遗物有西部汉书文化遗存,有东部西团山文化遗存,又有靺鞨文化的遗物,说明该遗址文化内涵丰富。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文物志》
本文记述了长春市文物志的情况。其中包括古代遗址、近、现代遗迹、重要文物、表、大事记、附录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