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图书馆
长春图书馆
机构用户
长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吉林柳条边
知识类型:
地理名称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少数民族志·宗教志 上卷》
地理名称:
吉林柳条边
唯一号:
070133020220000459
文件路径:
0701/01/object/PDF/070110020220000030/001
起始页:
0043.pdf
地名类型:
军事区
层级分类:
军事区
隶属:
长春市
参考方位
柳条边墙经过今梨树、伊通、长春、九台、德惠、舒兰等6市县,全长690华里。北从今舒兰县法特哈边门起,入九台市的三台村,转向德惠县境,经朝阳乡新发屯、滴水湖、边沿、五台乡的姜家窝堡、兴档、老边屯等处,出德惠县入九台市的五台乡边台屯。
介绍
伊通边门防御:康熙九年(1670)宁古塔将军(1757年改称吉林将军)主持修筑吉林柳条边,康熙二十年(1681)完竣,设官驻防,柳条边墙经过今梨树、伊通、长春、九台、德惠、舒兰等6市县,全长690华里。柳条边墙既是封禁地域的界限标志,又是八旗与内蒙古札萨克旗居住区域界限,边墙以东称“边里”,是八旗人口聚居区域,今九台、双阳、长春南郊,尽在其中。边墙以西称“边外”,为郭尔罗斯蒙古旗游牧地,今德惠县大部、农安县全部、长春市区大部,尽在其中。边墙又是盛京与吉林两位将军辖境的分界线。 吉林柳条边走向,北从今舒兰县法特哈边门起,入九台市的三台村,转向德惠县境,经朝阳乡新发屯、滴水湖、边沿、五台乡的姜家窝堡、兴档、老边屯等处,出德惠县入九台市的五台乡边台屯。三台至五台间,是九台市与德惠县的分界,边墙在德惠县延长约50余华里,边墙南侧称“边里”,属打牲乌拉衙门区域,今划归九台市行政区域。边墙北侧称“边外”,属于郭尔罗斯蒙古旗游牧地,今划归德惠县行政区域。沿此50余华里的边墙,虽未发现有旗人聚落,但台丁的足迹不曾间断,“修壕补边”差役不绝。 柳条边从三台乡北套子屯入九台市,向北延伸,纵贯九台市行政区域,经三台乡、上河湾镇、六台乡、城子街镇、苇子沟乡、九台镇、放牛沟乡,从任家村的双顶子山西南屯出境,在九台市境内延长约180余华里,出九台市入长春市郊区三道镇四合村东南兰家岗子屯,之后又临双阳县境,至泉眼乡岗子村后台屯南1华里许,经三道镇四合村山湾子屯转南,与双阳县岗子村以柳条边为界,后台屯是柳条边进入长春市郊的一座边台。之后走和平村西边屯、后祁家屯、秀水村的陈家口子屯、三道村的大稗子沟屯,转向偏西。过三道镇政府约1华里,到净月乡的小河屯、边沿子屯,过幸福乡的靠边吴屯,入新立城镇靠边孙屯、靠边王屯、邢家台、小南屯,至伊通边门(今新立城水库),出边门往西南,经乐山镇与永春乡交界处,向西南经乐山镇二道村五间房屯、红旗村王小店屯,出境入伊通县黄岭子乡保家村河西屯。在长春市郊区境内延长约80余华里。1985年长春市郊沿柳条边各屯有满族250余人。吉林柳条边在长春市境内总延长约340余华里。 吉林柳条边沿边墙置设四门,自西南往东北有布尔图库苏巴尔罕门(亦称半拉山门)、赫尔苏门、伊通门、法特哈门。 伊通边门在今长春市郊区,市南40华里处,伊通河西岸约1华里处,今乐山镇与永春乡交界处的东面,大南乡大南屯西北,边门并不与边墙衔接。今边门已淹没在新立城水库之中,遗址无存,仅存边门屯地名。康熙朝边门有门楼一座,门楼高、宽各6米,前后进深5米,皆砖木结构建筑,房脊两端及四角皆有兽形鸱吻。门楼上方正中悬匾额一方,楷书边门名,署以“吉林所属”四字。边门两侧建有耳房,一锁囚犯,一住巡差。 伊通边门设五品防御1员,笔帖式1员(年俸36两),两缺从镶黄、正白两旗的骁骑校、披甲内挑选补放,俗称“文、武两章京”。领催1员,缺出(额)时从披甲中挑补。台总理领催1员(年俸24两),缺出时从台领催内挑补。台领催7员(年俸18两),缺出时从台丁内挑补。披甲20名,内中满洲兵16名,陈汉军兵4名,甲兵年俸24两,缺出时从本旗佐领下闲散内挑补。据光绪十七年(1891)报告,伊通边门两旗行差人丁480户6003口,驻防屯田地1456垧。这些旗人及其家眷,皆聚居在边门周边。 在今伊通边门遗址区域内(原归市郊区大南乡省力村边门屯,今改归新立城水库管理局),尚有许多满族人口,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清代守卫边门行差人丁的后裔或边台丁的后裔。如市郊乐山镇二道村五间房屯,满族人口占全屯人口总数的28.1%,建屯于康熙朝,首户谢姓满族,在柳条边南盖五间房,故名五间房屯。该户自称满洲正白旗,看守柳条边。五间房屯距伊通边门约1华里。据大南乡政府调查:“本乡满族系正白、镶黄二旗。原伊通边门林姓大户就是满洲镶黄旗,是迁入本乡最早的住户。” 康熙二十一年(1682)清圣祖玄烨巡视吉林,路过吉林柳条边时曾赋诗《柳条边望月》:“雨过高天霁晚虹,关山迢递月明中。春风寂寂吹杨柳,摇曳寒光度远空。”乾隆十九年(1754)清高宗弘历巡视吉林,途经吉林柳条边,赋诗《入伊通边门》:“部落行将遍,吉林望不遥。迎人山色近,碍路涨痕消。村墅经枫叶,边墙进柳条。初来原故土,所遇匪新招。瞻就心何切,勤劳意岂骄。省方逢大吉,宝墙报丰饶。”《柳条边》:“西接长城东属海,柳条结边画内外。不关扼塞守藩篱,更匪春筑劳民惫。取之不尽山木多,植楥因以限人过。盛京吉林各分界,蒙古执役严谁何。譬之文囿七十里,围场岂止逾倍蓰。周防节制存古风,结绳示禁斯足矣。我来策马循边东,高可踰越疏可通。麋鹿往来外时获,其设还与不设同。意存制具细何有,前人之法后人守。金汤巩固万年清,讵系区区此树柳。”三首诗词对于了解吉林柳条边修筑的意义和沿边满洲八旗驻防原因等是很有价值的。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少数民族志·宗教志 上卷》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卷宗教志部分包括宗教工作机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人物、大事记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