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校外教育办公室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教育志》
唯一号: 070131020220000776
机构名称: 长春市校外教育办公室
文件路径: 0701/01/object/PDF/070110020220000021/001
起始页: 0432.pdf
前置机构: 长春市青少年教育委员会
起始时间: 1979年11月

机构描述

1956年,长春市城区普及小学教育,二部制学校迅速增加。为了加强二部制学生的校外教育工作,根据“全国少年先锋队小队部会议”精神,市教育局、团市委抽调部分人员组成长春市校外教育办公室,团市委学少部长强同生兼办公室主任。1961年1月,为加强对校外教育工作的领导,成立长春市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强同生任主任,马旭坤、胡文彬(女)任副主任。 1962年,市教育局专门拨出20名编制,充实和加强校外教育队伍。1963年,吉林省编委根据中共中央(1963)681号文件精神拨给长春市360名校外辅导员编制,市校外教育办公室正式定编15人。市内各区也成立了校外教育办公室。随着教育机构的建立和完善,校外教育工作也不断展开。1965年团中央侯补书记李淑铮来长春视察,对校外教育工作给予肯定。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校外教育工作一度出现停滞状态。1971年4月,长春市革命委员会成立长春市校外教育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傅琨任主任,强同生、曹魁珍任副主任。1978年12月6日,根据市委《关于成立长春市校外教育委员会的通知》,成立市校外教育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张茵兼任办公室主任,曹魁珍、宋桂琴任副主任。1979年11月,根据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央58号文件的决定》撤销市校外教育委员会,成立长春市青少年教育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做为市革命委员会的直属部门(相当于局级)定编32人,主任(缺),副主任毕可信、曹魁珍。青少年教育办公室按照青少年教育委员会的要求,协调、组织、检查各有关部门落实青少年教育工作的任务的情况,搞好青少年教育工作。1982年,市委发布(1982)54号文件,决定撤销青少年教育委员会,保留市青少年教育办公室。1983年,根据长组干字(1983)18号文件,撤销市青少年教育办公室。同年7月5日市委发布(1983)42号文件,决定成立中共长春市委青少年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青少办),由市委宣传部代管。办公室工作由毕可信、曹魁珍主持。1984年5月,市委任命贾文会为青少办主任,12月任命徐晓红、李志国为市青少办副主任。 市青少办成立以来,根据市委的要求,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了青少年教育工作。 1.组织教育待业青年。在组织教育待业青年工作中,先后创办了劳动后备讲习所,开展以“待业青年无闲散,中小学生无流失,青少年无犯罪”为内容的“三无委”金杯赛;举办社会青年教育中心,组织习艺兴趣小组,开办文化、技术培训班;同时,鼓励、扶持广大青少年自谋职业。并在待业青年中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理想前途教育、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和文化教育,为待业青年就业牵线搭桥,使大多数待业青年得到了适当安置。 2.帮助失足青少年。据统计,到1987年底,全市失足青少年累计达一万人。各级青少办和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组织了近万人的队伍,深入细致地做教育转化工作,使7000名失足青年有了不同程度的转变,青少年犯罪率有了明显下降。 3.管理青工教育。1979—1982间,各级青少年教育办公室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制定的青工教育“三包”责任制和“三包”细则,对青年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抓了自学成才工作。先后表彰402名自学成才青年,树立了一批自学成才的先进典型,编印了《祝你自学成才》一书。 4.开展校外活动。1979年以来,校外教育工作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79—1981年,校外教育工作重点是动员流失生返校。经过两年的努力,全市11000名中小学流失生绝大部分回校学习,并教育转化了一批失足劣迹学生。1982—1983年,校外教育主要是围绕“五讲四美、三热爱”进行思想品德教育。1984年以来,广泛开展了以开发智力和科技活动为重点的各项校外活动。 1987年5月18日,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吉林省教育委员会、吉林省编制委员会联合发出吉编事字(1987)102号文件,决定将现有市区青少办划归同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根据省的文件精神和市委决定,1988年6月15日市青少办正式划归市教育委员会领导,改名为市校外教育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少年宫,工作人员10人,日常工作由常国君、何启祥主持。 市青少办划归市教委领导后,组织校外辅导员对四个城区的初中学生流失情况进行调查。利用校外阵地广泛开展了革命传统教育、理想前途教育、法制教育和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解放军的教育。同时,组织中小学生开展了各种健康有益的校外活动。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教育志

《长春市志 教育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书内容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少数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师范教育、中等专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技工教育、成人教育、勤工俭学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毕可信
相关
曹魁珍
相关
胡文彬
相关
马旭坤
相关
强同生
相关
徐晓红
相关
李志国
相关
傅琨
相关
宋桂琴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