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吉林柴油机厂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机械工业志》
唯一号: 070131020220000648
机构名称: 首钢吉林柴油机厂
机构简称: 吉林柴油机厂
文件路径: 0701/01/object/PDF/070110020220000018/001
起始页: 0179.pdf
地址: 长春市二道河子区东盛大街4号

机构描述

首都钢铁公司吉林柴油机厂(原代号国营六三六厂,以下简称:吉林柴油机厂),位于长春市二道河子区东盛大街4号,占地面积99.4万平方米,生产用建筑面积14.4万平方米。制造和修理高速柴油机的大型骨干企业,全民所有制,先后隶属于东北人民政府机械工业管理局,国家重工业都,第二、第三、第五机械部、兵器工业部、国家机械委员会,首都钢铁公司。 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1937年开工的白石工厂、1939—1941年先后开工的东洋金属株式会社、细田商事、满洲管乐株式会社等7户小厂以及1942年开工的私营义丰铁工厂,由国民党政府接收,成立直属第一铁工厂。1949年1月,改名长春市人民政府铁工厂,同年10月改为长春机械厂,1950年10月,改名为吉林省第一机械厂。同时,1938年开工的兴亚铁工厂,1941年,改为兴亚工业株式会社,1945年“八一五”光复,由国民党政府接收后开闭,1949年12月开工,1950年3月更名为长春暖气材料制造厂,同年10月改名为吉林省暖气材料制造厂。1950年11月11日,吉林省第一机械厂与吉林省暖气材料制造厂合并,成立东北机械第十九厂,隶属东北人民政府机械工业管理局。主要从事农机具、水暖器材等民品生产。 1952年9月,东北机械第十九厂划归第二机械工业部,同年11月改名国营六三六厂。当年投资东北币805.25亿元,边改造边生产,利用旧厂房改建了发动机装配、电镀、变速箱车间、新建发动机试验站等14个车间及仓库,从苏联进口了64台金属切削设备,自制了数十台非标设备,铺设了铁路专用线,实现了民品向军品的转变。 1953年初,第二机械工业部决定,按专业化的原则,对六三六厂进行扩建,投资146亿东北币,到1954年相继完成了发动机拆装、机加热处理、工具、齿轮等11个车间的改建和化学品库、成品库、中央试验室等八个库室的新建任务,配备安装了当时比较先进的机械设备,全部以齿轮传动机床淘汰了皮带车床。空气锤取代了夹板锤,油炉加热取代了炭炉。 1953年4月,第一台B2—34(12150L-4)型坦克发动机试修成功,全年完成129台,从此正式接受装甲兵部队坦克发动机的大修任务。 1955年6月,二机部向636厂下达了在1956年10月1日前要试制出第一台国产B2—34型坦克柴油机、年底要小批生产20台的任务。在时间紧、困难多的情况下,厂党委提出了“保证质量、坚持进度,克服一切困难,做到一次试成,向党的八大和毛泽东主席报捷”的口号。全厂职工迎难而上,各级领导深入试制第一线同职工一起昼夜奋战,终于在1956年9月5日第一台B2—34型高速坦克柴油发动机试制成功,11月20日经国务院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鉴定批准定型投产,填补了中国不能生产制造坦克发动机的空白。由此该厂从大修坦克发动机走向制造坦克发动机。 1953年至1957年,朱德总司令、薄一波副总理先后视察了该厂,二机部领导也多次来厂检查指导工作。为工厂发展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该厂在上级的领导下,学习推广苏联企业管理经验,全面推行生产工艺规程,全面计划、经济核算办法,按专业化组织生产,开展群众性的合理化建议活动,实行“七量一裁”的质量管理,建立完善了企业管理制度,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企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1957年生产面积达到35662平方米,比1952年增长67%;金属切削设备311台,锻压设备33台,分别比1952年增长29%和37%;职工人数达到3506人,比1952增长9.5倍;完成工业总产值1538.6万元,比1952年增长24倍;实现利润241万元,比1953年(1952年亏损)增长19.5倍。 1958年3月,国营636厂划归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七局管理,5月3日启用“国营吉林柴油机厂”第二厂名。 1958年,为了发展吉林省的农业机械化事业,充分发挥军工企业的优势,东北局、第一机械工业部和吉林省委共同决定,由国营吉林柴油机厂负责筹建拖拉机厂。1961年,完成了筹建任务。 1962年12月22日,工厂的又一产品3-12型船用柴油机试制成功,并投入批量生产,填补了国家的空白。 1963年至1965年,吉林柴油机厂,投资1012.2万元,重新调整了生产布局,在原有金属设备基础上充实组合机床,自动机床,液压仿型机床,铣齿、磨轴、镗孔等高效专用机床,自制必要的非标设备,组成了13条比较完整的机械加工生产线,改变了多年沿用的机群式生产方式,同时采用中频、氧化、小丝对光亮淬火,冰冷处理等热处理新工艺和精铸、真空吸铸、金属压力等铸造新工艺。大大促进了企业生产的发展,1965年,完成大修发动机1554台,比1957年增产27%;新制发动机113台,完成工业总产值2041.6万元,比1957年增长33%;实现利润507万元,比1957年增长88%。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吉林柴油机厂,十几年建立起来的管理制度被废除,生产受到严重破坏,1967~1969年,生产连续3年亏损总额达755万元,其中1968年,亏损555.8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737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626元/年人,分别比1965年下降了209%万、63%和64%。 “四人帮”的倒行逆施并没有动摇该厂干部和职工建设好工厂的决心,他们不忘新产品的开发试制工作和技术改造工作,1966~1976年先后完成12150L(B-54)等3种型号柴油机的试制工作,购置、自制设备128台,建成曲轴等19条生产线,到1976年,工厂生产建筑面积达到123246平方米,比1965年增长39%,拥有设备1404台,比1965年增长117%,完成大修发动机1236台,比1965年下降20%,新制发动机661台,比1965年增长4.8倍,完成工业总产值3335.4万元,比1965年增长63%,实现利润87.4万元,比1965年下降82%。 1977~1980年,国家投资2364万元,先后建成了铸铝东厂房,修理车间拆洗新厂房,燃料系车间新厂房,水压机厂房,二次变电所,南岭分厂,热处理车间,同时调整了装配、钢件等7个车间,外购设备182台,自制设备116台,产品质量显著提高,1979年3〓12型船用柴油机被省、部评为优质产品。企业发展跃上了新台阶,1980年,生产面积达到138892平方米,职工总数达6446人,拥有设备1737台,分别比1976年增长12%、10%、23%,完成大修柴油机2411台,比1976年增长95%,完成工业总产值4201.2万元,比1976年增长25%,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605元/年人,比1976年增长3%,实现利润249.4万元,比1976年增长1.85倍,创历史最好水平。分别被吉林省五机部命名为“大庆式企业”。 1981年之后,吉林柴油机厂面临着严峻的困难,逐渐由微盈企业变为政策性亏损企业,为了扭转这一被动局面,该厂确定了“调整产品结构,扩大民品生产,实现扭亏为盈”的经营思想,尔后,在连年军品任务不足的情况下,先后开发出发电机组、摩托车、洗衣机、谷物膨化、家俱、灯具、手炉等16大类70余种民品。1982年该厂把6110型汽车柴油机确定为该厂的长远支柱产品投资1199.6万元,对南岭分厂进行技术改造,将原库房改建为6110柴油机缸盖、箱体、高压泵体机加车间,建起了机体、缸盖、泵体3条机加专用生产线,新建了6110装配试验车间;1984年12月,经过4年研制为6110型柴油机通过部级鉴定,开始小批量生产,并被评为吉林省优质产品;1985年,被评为吉林省优秀新产品。1986年6月,该厂的代表产品200GF29-1型发电机组,通过国家内燃机发电机组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的检测,并填补了国内发电机组的一项空白。1988年6月22日,吉林柴油机厂正式归属于首都钢铁公司。9月1日,原国营吉林柴油机厂改名为首钢吉林柴油机厂。 吉林柴油机厂建厂以来,依靠技术进步,开展群众性的合理化建设活动,截止1988年止,累计提出合理化建议313912项。取得重大成果的有219项,创经济价值2002万元。大力开发研制新产品,进行318项新产品科研试制,有62项产品定型生产。不间断的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累计投资9430万元,先后进行8次重大技术改造,购置设备278台,建起了8个车间,组建了23条生产线,形成万台柴油机的生产能力。企业的生产能力不断扩大,技术水千显著提高,增强了产品的竞争能力。主要产品销售到国内28个省、市、自治区的461个厂家,向17个国家、1个地区提供外援外贸发动机929台,柴油机零部件229万件。为阿尔巴尼亚、巴基斯坦援建了两个坦克发动机大修厂,先后派遣25批120人次赴11个国家执行考察、援外、检验样机任务。共有2300名干部、工人调往全国各地27个单位,支援新厂建设和地方工作,为促进国防友好往来,支援兄弟单位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1988年末,吉林柴油机厂拥有职工705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519人,管理人员599人;高级职称111人,中级职称611人,初级职称396人。主要生产设备1475台,其中,金属切削设备1061台,高、精、尖设备138台。有25条生产线,形成了研究、开发、生产、修理多种系列柴油机的综合体系,机械加工、铸造、锻压、冷冲压、焊接、热处理、表面处理等工艺水平达到了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干。同时,该厂还可以承担各种非标准设备、冶金设备、建筑设备、粮食烘干塔、工具工装的制造和加工安装工程,有16个分厂,1个科研所,23个行政管理处宣和完备的生产经营,后勤保障,生活服务、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技术培训等机构设施。年末固定资产原值14600万元,净疽7770万元。主要产品有150系列柴油机,6110系列柴油机,发电机组系列9品种11个规格,1988年产150系列柴油机577台,大修551台,系列发电机组201台,完成工业总产值5009万元,实现销售收入5532万元。 附表4-1吉林柴油机厂历年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统计表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机械工业志

《长春市志 机械工业志》

《长春市志》总志是宏观统揽,集中记述全貌;分志是微观展现,分别记述行业。总志与分志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它们对市情的观照,宏微相济,互为补益。从我们的主观愿望和奋斗目标来说,《长春市志》应当成为一个涵盖长春城乡全貌,囊括市情全部资料的科学著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