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工厂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长春市 环境保护志》
唯一号: 070131020220000612
机构名称: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工厂
文件路径: 0701/01/object/PDF/070110020220000017/001
起始页: 0196.pdf

机构描述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工厂 长春光机工厂是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下属的一个综合性实验工厂。全厂有职工1300多人,主要承担科研项目的试制和加工任务。主要有光学玻璃冷加工、机械热加工和冷加工、电子学、仪器装校、维修和动力等10个车间。由于生产过程比较复杂,涉及工种比较多,生产中产生的“三废”也较多。 1973年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结束后,长春光机所成立了环保领导小组。光机工厂在所环保小组的领导下,于1974年开展了电镀废水的治理工作。经3年的努力攻关,于1976年11月实现了NS无氰镀金、无氰镀银,DE型无氰镀镉,淘汰了以往传统的有氰电镀工艺。这些新工艺在长春市进行了经验交流。在此基础上,1977年对电镀废铬进行处理,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含铬废水,活性炭处理含镉废水,用F53活性剂清除铬雾的污染。 1980年以后,工厂的环境保护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发展。工厂把防治污染美化环境纳入了企业的管理规划之中,制定了文明生产,改变厂容厂貌,绿化、净化、美化环境,实现花园式工厂的目标。工厂确定一名副厂长主管环保工作,成立了技安环保科,配备了专职环保技术干部。各车间、科室设有29名兼职环保员,在全厂形成了环境保护网络,制定了《工厂环境保护制度》,做到了污染有人管,治理项目有人抓。 1983年,该厂又成立了攻关组,开始对电镀废水重金属离子进行综合治理。经多种方案的优选和论证,采用了腐植酸树脂处理重金属的工艺方案,经3年的努力取得较好效果。排放的废水中,PH值、化学耗氧量、铜、锌、镍等重金属离子全部达到国家允许排放浓度。 该厂还结合技术改造,减少工业“三废”污染。在工艺上,采用无毒无害、低毒、低害,代替剧毒有害原料,把污染清除在工艺定型之前;在设备上采用无污染、低噪声、节约能原的产品,代替严重污染环境的旧设备。 采取的新工艺和主要措施有: 1.电镀铬槽中加F53活性剂,解决铬雾蒸气对环境的污染。 2.喷漆采用水帘或喷漆新工艺,解决苯蒸气对环境的污染。 3.热处理采用气体软氮化,防止热处理氮化时氰气对环境的污染。 4.铝合金熔炼无毒去气处理新工艺,减少氯气对环境的污染。 5.木型机械加工间通风除尘系统,解决木屑粉尘对工人的危害。 6.对木型机械加工间噪声,采取减震隔音措施。 7.光学玻璃大熔炉通风除尘工程,解决了玻璃熔炼时粉尘对环境的危害。 8.对20吨锅炉消烟除尘进行攻关,通过加强管理,并采取“旋风式除尘”、“湿式沉降除尘”等措施后,治住了“黑龙”对环境的污染。 在治理污染的同时,该厂还开展了综合利用、节约能原和原材料的工作。据该厂统计,年节约用水7万吨,电40万度,回收铁屑90吨,废机油1.5吨,产生的锅炉灰全部供砖厂制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该厂十分重视环境的绿化和美化工作,把厂区绿化做为改善生态环境的大事认真抓好。仅1981年到1986年间共植各种树木34种,11000多棵;栽草3900多平方米;种花近万株,安装花栏杆2300多延长米;修建大小花池34个,全厂绿化面积达7.5万平方米,1987年全厂绿化覆盖率达80%以上。 由于该厂环境保护工作比较出色,自1979年至1985年连续7次荣获市、区“环境保护先进单位”称号。1982年获黑龙江、吉林两省“松花江水系环境保护先进单位”称号;1983年8月25日被长春市人民政府正式命名为“环境保护清洁工厂”;1985年6月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绿化先进单位”;1985年11月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环境保护先进单位;1987年6月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工厂”。

知识出处

长春市 环境保护志

《长春市 环境保护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卷介绍了长春市:大气污染与治理、水体污染与治理、固体废弃物污染与利用、环境管理、科研检测、生态建设与文物保护、人物、大事记等。

阅读